睹 (覩) 佛台 (臺)
一名覩光台,又名光明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 17 峨眉县: 光明岩 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仙桥侧。一名覩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一名覩光台,又名光明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 17 峨眉县: 光明岩 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仙桥侧。一名覩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亦作汎河城。明正统间建,为汎河千户所治。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三十里凡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铁岭卫: “范河城在卫南,亦曰汎河城,正统四年置汎河千户所于此。”
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西平县西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五年 (前655),“江、黄、道、柏方睦于齐”。杜注:“汝南西平县有柏亭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汝南郡西平县: “有柏亭,故柏国。”古国名。西周封国,春秋
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南四十里黄埔长洲岛。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于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(即黄埔军校)。
在今湖南溆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溆浦县: “青江潭在县西五十里。相近又有卢深潭,溉田甚溥。”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石佛岭“在建平县南七十里。上有三石,高二丈许,形如佛”。“石佛撑云”为县境胜景之一。②在今浙江松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石佛岭“在县东南四十
北宋元丰六年(1083)置,属靖州。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。宋元丰六年(1083年)置,在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。属靖州。
元置,在今广东开平县西北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开平市西北。
即三泖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泖湖在 “府西三十五里。亦曰三泖。《广韵》 注: 泖,华亭水也。其源出华亭谷。晋陆机对武帝,三泖之水,冬温夏凉。亦曰华亭泖”。
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叶集镇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巡司于此。
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清嘉庆十六年(1811)为噶玛兰厅治。光绪元年(1875)改为宜兰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