砀陂
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。久堙。
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。久堙。
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1双流县: “宜城山在县南十二里。出紫草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72双流县: “宜城山在县东南一十里。李膺 《益州记》 云: 宜城山在牛饮水南三十里。”
即今江苏靖江市南八圩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靖江县:“八圩镇在城南一十五里。”在江苏省靖江市南部,南濒长江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所桥,人口3000。镇以境内八圩港命名。19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渚碧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沙比礁。1947年改名渚碧礁。
亦作大田坝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大田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一》:万历二十四年(1596),“降黎州安抚司为千户所,立所治于司南三十里大田山坝”。
北宋政和三年(1113)置,为祥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庆符县“邑南十五里有兴庆山。曰庆符者,以兴庆山名也”。宣和三年(1121)废祥州,县属叙州。元属叙州路。
唐贞观元年(627)置,为全国十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,陕西秦岭、甘肃嶓冢山以南,河南伏牛山西南,湖北涢水以西, 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市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为山
即妫水。今中亚阿姆河。
即北固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。《南史·梁宗室传上·萧正义传》:北固山“蔡谟起楼其上,以置军实。 …… (梁武帝)登望久之, 敕曰:‘此岭不足须固守,然京口实乃壮观’。乃改曰北顾”。即“北固山”。
即今河北蔚县东北五十里莲花池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祁夷水东北径青牛渊, 水自渊东注之。耆彦云: 有潜龙出于兹浦,形类青牛焉,故渊潭受名矣。潭深不测,而水周多莲藕生焉。” 即此。
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谢谷水 “在县西南十里。源出谷南磨子沟,平地涌出,大小十数泉,流入谷中,灌十余邨田,至小宋曲北入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