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福建省

福建省

元置福建行中书省,明改福建承宣布政使司,清称福建省。治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据 《新唐书·方镇表》 载: 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“ 《置福建经略史》,领福、泉、建、漳、潮五州,治福州”。福建之名即由福、建二州而得名。又因古为闽越族居地,故简称 “”。


简称闽。在中国东南部、东海之滨,与台湾省隔海相望。面积12.2万平方千米。人口3349.7万。辖福州、厦门、莆田、泉州、漳州、三明、南平、龙岩、宁德9地级市和26市辖区、45县,代管14县级市。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。古为闽越地,《周礼·职方》称七闽。战国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置闽中郡,治东冶县(今福州市)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立无诸为闽越王,都东冶。武帝时,闽越反,平之,徙其民于江淮间,尽虚其地;后以东冶置冶县。东汉改为东冶县,属会稽郡。东汉末改置侯官县。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年)置建安郡,治建安(今建瓯市)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分设晋安郡,治侯官县(今福州市),属扬州;元康元年(291年)改属江州。南朝梁天监中分晋安郡置梁安郡,治晋安县(今南安市东丰州)。陈永定元年(557年)于晋安郡置闽州;天嘉五年(564年)废闽州,改梁安郡为南安郡;光大元年(567年)于晋安郡置丰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晋安、南安二郡,改丰州为泉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闽州(丰州、泉州、闽州均治今福州);三年改州为建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建州,治于建安县(今建瓯市);五年置丰州,治南安(今南安县丰州);六年改建安郡为泉州,治闽县(今福州)。唐贞观初丰州并入泉州。垂拱二年(686年)析泉州南部地置漳州,治漳浦(今云霄)。圣历二年(699年)又析泉州地置武荣州,治南安。景云二年(711年)改武荣州为泉州,徙治今泉州市;改原泉州为闽州,治闽县(今福州市);设闽州都督府,共辖闽、泉、建、漳、潮五州。开元十三年(725年)闽州改名福州;二十一年置经略史,领福、泉、建、漳、潮五州;二十四年分福、抚二州,置汀州,治长汀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福、建、泉、汀、漳五州为长乐、建安、清源、临汀、漳浦五郡,并属江南东道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长乐、建安、清源、临汀、漳浦郡为福州、建州、泉州、汀州、漳州。上元元年(760年)设置福建节度使,管辖五州。福建因福州、建州首字得名。乾宁三年(896年)以福州为威武军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封王审知为闽王。唐天成元年(926年)王延翰建闽国,长兴四年(933年)王闽改福州为长乐府。晋天福八年(943年)王闽以将乐县为镛州,延平镇为镡州。汉乾祐元年(948年)属吴越复改长乐府为福州。南唐废镛州、镡州,置延平军,后升为剑州,改漳州为南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南州复名漳州。太平兴国初置两浙西南路,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剑州改称南剑州,析泉州游洋、百丈二镇地置太平军,后改兴化军,治兴化;五年析建州地置邵武军,治邵武。雍熙二年(985年)改两浙西南路为福建路,辖福、建、泉、南剑、漳、汀六州和邵武、兴化二军。南宋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升建州为建宁府,治建安(今建瓯)。景炎元年(1276年)升福州为福安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立行宣慰司于泉州,翌年改为行中书省;后行省迁于福州,各府、州、军先后改为路,升福清县为福清州,升长溪县为福宁州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朱元璋改福州、邵武路为福州、邵武府,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建宁、延平、汀州、泉州、漳州诸路为府,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,降福清、福宁二州为县;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。成化九年(1473年)升福宁县为直隶州,治长溪(今霞浦),辖福州、建宁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、延平、邵武、兴化八府(因称“八闽”)和福宁州。明末清初,郑成功以中左所(今厦门)置思明州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废;二十三年增置台湾县。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升福宁州为府,治霞浦;升永春、龙岩县为直隶州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设置台湾省。1912年后废府州,省会福州。1913年设东路、南路、西路、北路四道(1914年改称闽海、兴泉、汀漳、建安四道)。1928年废道,各县直属省辖。1932年3月21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成立,领闽西革命根据地。抗日战争时期省会迁至永安,1945年后回迁福州。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,驻福州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。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。武夷山、杉岭、鹫峰山、戴云山、博平岭等均呈北东、北北东走向斜贯西半部和东半部,东西部为低丘、平原带,其间为互不贯通狭窄河谷地带。山地、丘陵约占总面积95%,河谷平原仅占5%。有福州、兴化、泉州、漳州等平原。海岸线长3356千米,列全国第二。多岛礁和基岩海岸,多深水良港。较大海湾有三沙湾、罗源湾、福清湾、兴化湾、湄洲湾、泉州湾、厦门港、东山湾、诏安湾。气候受地形和季风影响显著,大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,东南部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7~21℃,1月平均气温5~13℃,7月平均气温27~29℃。年平均降水量1000~2000毫米。农产以稻、甘薯、大麦、小麦、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为主。闽北为重要商品粮基地,甘蔗、花生产区主要分布东部沿海。闽东盛产绿茶,福州为全国最大花茶产地,闽南主产乌龙茶。全省森林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39.5%。主要分布闽北、闽西山区,为南方重要木材产区,以杉、松、毛竹为主。野生动物有华南虎、云豹、金猫、鸳鸯、猕猴等四十多种。水果品种多,有龙眼、荔枝、香蕉、橄榄、柑橘、枇杷、柚、桃、李、杨梅等。水产资源丰富,海洋捕捞以带鱼、黄鱼、鳗鱼、墨鱼、毛虾、青蟹为主,海珍品有鲈鱼、石斑鱼、鲳鱼、海蚌、珍珠贝等,海水养殖有海带、紫菜、对虾、泥蚶、缢蛏、花蛤、牡蛎。矿产主要有玻璃砂、高岭土、花岗石、煤、石灰石、叶蜡石等。温泉资源丰富。可开发水力资源705万千瓦,建有大小水电站一万多座。工业部门较齐全,有电力、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电子、机械、制糖、制茶、纺织、塑料、森工和建材等。有鹰厦、外福、龙梅等铁路。公路运输以福州、厦门为焦点,纵横交错,沟通各地。内河航运主要在闽江、九龙江。福州、厦门港通航日本、东南亚及港、澳等地。有福州、厦门、武夷山等民用机场。建有厦门经济特区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(马尾)、厦漳泉三角经济开发区、湄洲湾经济开发区等。有厦门大学、福州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百余所。福州、泉州、漳州、、长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武夷山(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)、鼓浪屿—万石山、清源山、太姥山、金湖、桃源洞、鸳鸯溪、冠豸山、海坛等及华林寺大殿、清净寺、开元寺、洛阳桥、安平桥、崇武城墙、泰宁尚书第、郑成功墓、朱熹墓、林则徐墓、鳌园、城村汉城遗址。纪念地有古田会议会址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、赤石暴动旧址、林祥谦陵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马山砦

    南宋置,在今河北赞皇县东五马山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建炎二年(1128),“和州防御使马扩奔真定五马山砦聚兵,得皇弟信王榛于民间,奉之总制诸砦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安都陵

    西晋时大成皇帝李雄的陵墓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北。《华阳国志》卷9:咸和九年(334),“夏六月癸亥,雄疾病卒,时年六十一。伪谥曰武帝,庙号太宗。凡自立三十一年。冬十二月丙寅,葬成都,墓号安都陵也”。明正德

  • 宝应县

    唐上元三年 (762) 改安宜县置,属楚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 “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,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,因改元宝应,仍改安宜为宝应。”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 升为宝

  • 蓬阆镇

   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蓬朗镇。明嘉靖 《昆山县志》 卷4: “洪武初尾浦有土神牌,随潮漂至其地,因名牌落。” 弘治中知县杨子器改名为蓬阆镇。1964年改为蓬朗。

  • 阿鲁科尔沁部

   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,首领为元太祖弟哈撒儿后裔。哈撒儿十五世孙昆都伦岱青号所部为阿鲁科尔沁。天聪四年(1630),其子达赉率部归附后金;八年,编为二旗,划定牧地。崇德元年(1636),合并为阿鲁科

  • 殷行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殷行,与五角场邻近。旧属宝山县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宝山县: “殷行镇在城南一十八里。”

  • 靖海县

    金明昌四年 (1193) 改窝子口砦置,属清州。治所即今天津市静海县。元初废,寻复置。明洪武初年改为静海县。古县名。金明昌四年(1193年)以窝口砦置,治今天津市静海县,属清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

  • 永丰山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永丰县:永丰山,“《志》云,永丰山形如石囷,下瞰溪流。旧传山生石乳,赤则岁旱, 白则年丰,因名永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永丰山“在广丰县西南二十五里”

  • 受阳县

    ①又作寿阳。西晋初分榆次县置,属乐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。永嘉后废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复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寿阳县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改为寿阳县。②北魏太平真君九

  • 庐镇关

   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七十五里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:庐镇关在“府西二百里,地入舒城县境,置巡司戍守,仍辖于合肥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、河棚河东岸。庐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130。因清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