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科尔沁部

科尔沁部

明、清蒙古部名,明译好儿趁、尔嗔。嘉靖年间,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(明译魁猛可)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,号科尔沁(又称嫩科尔沁)。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。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(明译孛只答儿) 生九子,分领各部,长子齐齐克 (明译扯赤肯)、次子纳穆赛(明译那木大) 领科尔沁本部。天启四年 (后金天命九年,1624),科尔沁首领、齐齐克孙奥巴率族属归附后金,封土谢图汗。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,编分科尔沁部为五扎萨克旗,清顺治七年 (1650) 增设一旗。属哲里木盟。右翼中旗俗称土谢图王旗,旗地在哈古勒河 (今呼林河),约当今内蒙古科右中旗大部、突泉县一部分和吉林通榆县西北部、洮南市南部一部分; 扎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(今科右中旗驻地白云胡硕)。右翼前旗俗称扎萨克图旗,旗地在洮儿河、交流河之间至两河会流处南北,约当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南部 (含乌兰浩特市)、吉林洮南市大部、白城市、通榆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席喇布尔哈苏 (今乌兰浩特市东南)。右翼后旗,俗称镇国公旗,旗地在右翼前旗东和北,约当今科右前旗北部、扎赉特旗南部、吉林镇赉县和大安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恩马图坡 (今乌兰浩特市东北一百里额木格图)。左翼中旗俗称达尔汉旗,旗地跨东、西辽河,东南至吉林边墙,西北至呼林河源 (接锡盟乌珠穆沁部界),长达九百余里,约当今内蒙古科左中旗、通辽市,吉林公主岭、梨树、双辽、四平等市县及辽宁康平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伊克唐噶里克坡 (在今科左中旗西花吐古拉附近)。左翼前旗,俗称冰图王旗,旗地在养息牧牧场东,约当今辽宁彰武东北部、法库西北部、康平西部及内蒙古科左后旗西部地; 扎萨克驻伊克岳里泊 (今彰武县后新秋西北)。左翼后旗乃顺治七年置,旗地在法库边门北至东、西辽河会流处一带,跨辽河两边,约当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大部,通辽市一部分,辽宁昌图县,康平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双和尔山 (一作济尔哈朗图,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吉尔嘎朗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浇河城

    东晋末吐谷浑筑,在今青海贵德县南。《晋书·乞伏炽磐载记》: 东晋义熙九年 (413),“遣其龙骧乞伏智达、平东王松寿讨吐谷浑树洛干于浇河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十六国后凉吕光于此置浇河郡。北周置洮河郡、洮河

  • 故城县

    元初置,属景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(郑家口) 东北故城镇。清属河间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5年移治郑家口,即今故城县。在河北省东南部,东邻山东省。属衡水市。面积937平方千

  • 白石崖

    在今贵州普定县东北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白石崖岩高顶夷,有泉四时不竭,一径攀援而上。”

  • 大莋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鰔鱼乡南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“若水又南径越嶲大莋县入绳。”即此。东汉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武帝时置,治今四川省盐边县东北敢鱼附近。属越嶲郡。东汉末

  • 南旺闸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运河上。有上下二闸,相距九里。上闸在县西南三十里,一名柳林闸。下闸在县西南三十九里,一名十里闸。汶水自东而来,行二闸之中。由分水龙王庙前南北分流入运。

  • 蔚头州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。贞元中废。(蔚yù) 又作郁头州。唐置,治尉头谷(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色帕巴依地)。属龟兹都督府。

  • 陕西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、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、甘肃东南部地区。熙宁五年 (1072)分为永兴军,秦凤二

  • 岘头山

    即岘山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索隐引小颜(师古)云:曹水“出陕县西南岘头山,北流入河”。

  • 邵原镇

    一作邵源镇。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。唐初置邵原县。寻废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。面积330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邵原镇,人口 2900。因系周召公采邑,地处山间盆地,

  • 五亩

    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二十二里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。清初设掌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