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科尔沁部

科尔沁部

明、清蒙古部名,明译好儿趁、尔嗔。嘉靖年间,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(明译魁猛可)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,号科尔沁(又称嫩科尔沁)。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。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(明译孛只答儿) 生九子,分领各部,长子齐齐克 (明译扯赤肯)、次子纳穆赛(明译那木大) 领科尔沁本部。天启四年 (后金天命九年,1624),科尔沁首领、齐齐克孙奥巴率族属归附后金,封土谢图汗。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,编分科尔沁部为五扎萨克旗,清顺治七年 (1650) 增设一旗。属哲里木盟。右翼中旗俗称土谢图王旗,旗地在哈古勒河 (今呼林河),约当今内蒙古科右中旗大部、突泉县一部分和吉林通榆县西北部、洮南市南部一部分; 扎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(今科右中旗驻地白云胡硕)。右翼前旗俗称扎萨克图旗,旗地在洮儿河、交流河之间至两河会流处南北,约当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南部 (含乌兰浩特市)、吉林洮南市大部、白城市、通榆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席喇布尔哈苏 (今乌兰浩特市东南)。右翼后旗,俗称镇国公旗,旗地在右翼前旗东和北,约当今科右前旗北部、扎赉特旗南部、吉林镇赉县和大安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恩马图坡 (今乌兰浩特市东北一百里额木格图)。左翼中旗俗称达尔汉旗,旗地跨东、西辽河,东南至吉林边墙,西北至呼林河源 (接锡盟乌珠穆沁部界),长达九百余里,约当今内蒙古科左中旗、通辽市,吉林公主岭、梨树、双辽、四平等市县及辽宁康平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伊克唐噶里克坡 (在今科左中旗西花吐古拉附近)。左翼前旗,俗称冰图王旗,旗地在养息牧牧场东,约当今辽宁彰武东北部、法库西北部、康平西部及内蒙古科左后旗西部地; 扎萨克驻伊克岳里泊 (今彰武县后新秋西北)。左翼后旗乃顺治七年置,旗地在法库边门北至东、西辽河会流处一带,跨辽河两边,约当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大部,通辽市一部分,辽宁昌图县,康平县一部分; 扎萨克驻双和尔山 (一作济尔哈朗图,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吉尔嘎朗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尔土坂

    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。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曾于此置阜新县。

  • 采山

    ①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汶上县: “采山在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与县北三十里坦山相接,皆出沙金。”②在今云南个旧市北。两汉称采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贲古县: “北,采山出锡。”

  • 鄂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鄂州置,治所在江夏县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、通城县以东,长江以南,鄂城市、崇阳县以西地。大德五年 (1301) 改为武昌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

  • 安边营

    即今陕西定边县东安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二》:安边堡“在定边县东一百里,亦名旧安边营。东至柳树涧四十里,北至边界一里,地名深井。明正统二年置,城在平川,周四里余,为极冲要地”。明正统二年(1437年

  • 环带江

   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 环带江 “在 (罗番长官司) 司治南。又司治北有罗番河,流合环带江。又有小水河,在司东五里,亦流合而入都泥江”。

  • 秋湖

    即东湖。在今河南许昌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一》: 秋湖 “一名东湖。……元时设官征课于此”。

  • 青龙厂

    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北五十里青龙厂镇。清代曾在此办厂开采青铜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肥东县西北部、青龙水库东侧。青龙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60。原名张管店,后因从白龙至青龙有三岗,即白龙岗、乌龙

  • 虖池

    即滹沱河古称。其下游屡有变迁,南至今滏阳河,北至大清河,两河间南北摆动。时而合流,时而分成数股南北同时分流。今下游河道为晚清以后逐渐形成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正北曰并州,……其川虖池”。即今山西、河北

  • 拉哈苏苏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。民国魏声龢 《吉林地志》: “拉哈苏苏,黑斤 (即赫哲) 语,老屋之谓。”

  • 毕力术江

    即今青海境内通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罕东卫:毕力术江“在卫西。宣德九年,罕东别部扎儿加邀劫使者,命刘广等讨之。广使指挥祁贤先以百骑往觇敌,行月余,渡毕力术江,扎儿加惧,诣贤自归,诏宥之。《志》云: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