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布多河
在清科布多北,城因河得名。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河。《嘉庆会典图》 卷132科布多图说: “科布多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,为索果克河。东流,南合瑚尔噶泊、辉汉泊、和通泊水; 东南流,西合噶斯河,折而东南流,经辉特下前旗,杜尔伯特右翼旗,南合塔尔巴泊、托尔博泊水,北合乌里雅苏图河、根德克图泊、戴舒泊水,遂名科布多河。” 注入阿拉克淖尔。
在清科布多北,城因河得名。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河。《嘉庆会典图》 卷132科布多图说: “科布多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,为索果克河。东流,南合瑚尔噶泊、辉汉泊、和通泊水; 东南流,西合噶斯河,折而东南流,经辉特下前旗,杜尔伯特右翼旗,南合塔尔巴泊、托尔博泊水,北合乌里雅苏图河、根德克图泊、戴舒泊水,遂名科布多河。” 注入阿拉克淖尔。
元初割无棣之半属沧州,此地称东无棣县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。明永乐初避讳,改名海丰县。古县名。元初分无棣县置,治今山东省无棣县西北。属棣州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:沧山“在武陵县南一百二十里。与霞山相对。沧水所出”。
即今新疆策勒、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:于阗“其河源所出,至于阗分为三:东曰白玉河,西曰绿玉河,又西曰鸟玉河。三河皆有玉而色异,每岁秋水涸,国王捞玉于河,然后国人得捞玉”。
明置,属普安州。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。
亦作罗竹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淳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横县西北灵竹圩。永贞元年(805)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古县名。唐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灵竹。属淳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
在今甘肃通渭县南牛谷河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巩昌府通渭县:华川关“在县南华川水上”。华川水为今牛谷河。
元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福州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闽县、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罗源、连江等县地。南明隆武元年(1645) 唐王即位于
即今陕西长安县大峪口通往柞水县的道路。因南段傍柞水河谷行走,故又称柞水道。南北朝以前已畅通,《初学记》卷5引北周庾信《终南山义谷铭》:义谷道“东出蓝田,则控灞乘滻,西连子午,则据泾浮渭”。
又名邕奴。在今河北霸州市、永清、文安、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。《寰宇记》 卷69: “ 《水经注》 云: 雍奴亦薮泽之名。四面有水曰雍,澄而不流曰奴。” 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“水之南,南极滹沱,西至
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十八里长安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图:东北有长安桥(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