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川水
源出今山西长子县西方山,西南流径沁水县入沁水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秦川水 “出巨骏山东,带引众溪,积以成川。又西南径端氏县故城东。……其水南流,入于沁水”。
源出今山西长子县西方山,西南流径沁水县入沁水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秦川水 “出巨骏山东,带引众溪,积以成川。又西南径端氏县故城东。……其水南流,入于沁水”。
即灵渠。在今广西兴安县西,为沟通湘江与漓江之运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62兴安县: “秦凿渠在县南二十里。本漓水自柘山之阴西北流,至县西南合零渠。”
又作渠珠川。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平川。先为羌人所据,后入西魏,并置岷州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,西魏凉州刺史史宁击僚甘,“置岷州于渠株川”。
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西江北岸沙口村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南海图表:沙口汛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万铜山“在谷城县东南九十里。俗传唐时山有广德寺,尝铸万斤铜钟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谷城县东南。唐时山上有广德寺,铸万斤铜钟于此,故名。
①又名小谷。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。《春秋》:庄公七年(前687),“冬,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”。即此。②亦作谷伯国。西周国名。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十里。《春秋》:桓公七年(前705),“夏
在今广东遂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遂溪县: 斜离岭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高十仞,周二十里,突起二峰,势皆斜列。一名雷公岭”。
本作重固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十八里重固镇。清光绪 《青浦县志》 卷2: 重固镇 “相传宋韩蕲王掩军士骸骨处,故名。后人去鬼为重固”。在上海市青浦区东北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元至元十一年(1274)改腾冲府置,属大理路。二十五年 (1288)废。明嘉靖三年 (1524) 复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乾隆 《腾越州志》: “藤则细者可以为绳,大者为枝,凡百器皿皆可以
东汉建安三年(198)曹操分东海郡置,治所在利城县(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村)。三国魏废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曹操分东海郡置,治利城县(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)。属徐州。不久废。三国魏黄初六年(225年)
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张岭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康府都昌县:“县丞驻张家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