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州

秦州

①三国魏分陇右置,因秦邑以为名。后省入雍州。西晋泰始五年 (269) 分雍、凉、梁三州复置,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(今甘肃甘谷县东)。太康三年(282) 废。七年 (286) 复置,徙治上邽县 (北魏曾改为上封,今甘肃天水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、静宁二县以南,清水县以西及陕西凤县、略阳和四川平武、南坪及青海黄河以南、贵德以东地。其后逐渐缩小。隋大业初改为天水郡。唐武德初复曰秦州,开元二十二年 (734) 移治成纪县 (今甘肃秦安县西北)。天宝元年 (742) 还治上邽县,改为天水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秦州。宝应后陷于吐蕃。大中三年 (849) 收复,复移治成纪县。北宋又移秦州及成纪县于今天水市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省成纪县于入州,属巩昌府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直隶甘肃省。辖境相当今天水市、秦安、清水、两当、西和、礼县、徽县、成县等地。1913年降为天水县。北魏正光五年 (524),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。唐宋时产银、铜、铁。明洪武初设茶马司于此,与各族进行贸易。

②东晋末谯纵侨置于涪城 (涪县),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。《晋书·谯纵传》: “攻 (毛) 璩弟西夷校尉瑾于涪城,城陷,瑾死之,纵乃自号梁、秦二州刺史。” 后废。

③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张掖县 (今甘肃张掖市)。后废。

④南朝梁置,治所在秦县 (今江苏六合县西北)。侯景改置西兖州,北齐复曰秦州。陈改为义州,寻废。


西晋泰始五年(269年)分雍、凉、梁三州置,治冀县(今甘肃甘谷县东)。太康七年(286年)移治上邽县(今天水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、静宁县以南,清水县以西,陕西省凤县、略阳县、四川省平武县以北,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、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、西汉水、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。其后辖境缩小。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、凉州;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、邓至,东部属梁州。唐属陇右道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因地震移治敬亲川(今秦安县西北),天宝元年(742年)迁还旧治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。大中收复,三年(849年)移治成纪县(今秦安县西北,北宋移今天水市),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。宋为秦凤路治。金属凤翔路。元属巩昌路。明属巩昌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直隶甘肃省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、秦安、清水、两当、西和、礼县、徽县、成县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天水县。“州在陇山之外,号为富庶”(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九),宋代为木材重要产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坝场

   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绵远镇。清道光 《绵竹县志》 卷12: “富兴场城东十五里,至安县河坝场十五里,与安县交界。”集镇名。在贵州省石阡县西部、乐回江(余庆河)畔。河坝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700。

  • 泸沽檄

    大理国泸沽县。即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“泸沽县曰泸沽檄,汉语水交流处。唐移嶲州于台登即此地。”

  • 门楼集

    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门楼镇。旧属福山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福山县南有门楼集。民国《福山县志稿》卷1《镇集》:门楼集“在县(治今福山镇)南十五里”。

  • 阿埧堡

    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北。清设游击驻守。

  • 番吾

    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烈侯六年 (前403),“番吾君自代来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番吾故城在恒州房山县 (即今河北平山县) 东二十里。” 后置县。《韩非子·外

  • 巴陵山

    又名巴丘山、天岳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,滨临洞庭湖。宋本《寰宇记》卷113岳州引《江源记》云:“昔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故曰巴陵。”

  • 贡觉宗

    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。“贡觉”,藏语意为“贡”活佛在觉地方定居。1960年与三岩宗合并设贡觉县,移驻莫洛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城南。1960年与三岩宗合并,改置贡觉县。

  • 岩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天全六番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 (昂州)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废。

  • 奇尔泊

    又名集宁海子、威宁海子、希尔池。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《清一统志 ·察哈尔》: 威宁海子 “在旗 (正黄旗察哈尔)南八十里。蒙古名希尔池。纳林河、七金河并注其中”。

  • 榆林

    即今河北怀来县东榆林堡。《元史· 明宗纪》: 天历元年 (1328),上都倒剌沙遣兵犯大都(今北京),“兵皆次于榆林”。即此。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榆林堡。《元史·明宗纪》:元天历元年(1328年),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