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亭
在今安徽萧县西。《春秋》:昭公八年(前534),“秋,蒐于红”。杜注:“红,鲁地。沛国萧县西有红亭。”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今萧县西有鸿沟亭。”即此。
在今安徽萧县西。《春秋》:昭公八年(前534),“秋,蒐于红”。杜注:“红,鲁地。沛国萧县西有红亭。”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今萧县西有鸿沟亭。”即此。
西汉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。三国魏属冯翊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 废。
1913年改浪穹县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: 西洱河 “源出浪穹县罢谷山”。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而得名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西北部。属大理白族自
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水》:“水出阴县西北扶予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《山海经》曰:‘朝歌之山,&
即今新疆叶尔羌河上游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叶尔羌河 “其河二源,西源曰泽普勒善河”。
即今广西那坡县。清乾隆八年(1743)设土巡司于此。三十一年(1766)改设小镇安厅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。故镇安峒地。元时有镇安路,故此称小镇安。明永乐中分置土州,后废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
即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利州: “前蜀仍为昭武军,后唐平蜀,改郡曰益川,后蜀因之,皇朝平蜀改昭武军为宁武军。”
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南浉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,“魏兵至师水”,即此。即“浉河”。
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,为赣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宜春县: “南水,东至新淦入湖汉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袁州府》: 袁江 “古名南水,亦曰牵水,又曰渝水”。
本名平靖关。在今河南信阳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0信阳军:平靖关“今名行者坡,在军南七十五里”。又作行者关,本名平靖关、西关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。
即今北京市大兴县 (黄村) 南四十六里榆垡镇。元天历元年 (1328) 于此建关帝庙一座。明万历间属宛平县。清为宛平八镇之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属大兴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