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绛县

绛县
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。东汉改绛邑县。

②西魏恭帝改南绛县置,属绛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绛县南十里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绛州。大业初属绛郡。唐属绛州,武德元年 (618) 移治今绛县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③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。武德七年 (624) 属西宁州,贞观八年 (634) 属黎州。天宝后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。高祖封周勃为绛侯于此。后改为县,属河东郡。东汉改为绛邑县。(2)西魏恭帝以南绛县改置,治今山西省绛县南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至今绛县。(3)唐置,治今云南省江川县东北龙街。属黎州。南诏时改为江川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中条山西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1013平方千米。人口27.4万。辖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。西汉置,故治在今曲沃县城西南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置南绛县,县治在车厢城(即聚邑,今城关镇南城村)。西魏恭帝时去“南”字,直为绛县,治今县南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绛县“因县北绛山为名”。为绛郡治。隋开皇初属绛州;大业初复属绛郡,义宁元年(617年)改属翼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县治从车厢城迁至今址,属浍州;四年浍州废,改属绛州。五代、北宋因之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属翼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垣曲县并入绛县,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。明、清属绛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2年属太岳区。1949年属运城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涑水河、续鲁峪河、磨里峪河、里册峪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石英、重晶石、云母石、方解石、石棉、金、铜、铁等。工业有化工、冶金、纺织、建材、食品等。礼垣铁路和绛垣、绛翼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晋国三君古墓、太阴寺、泰山庙、乔寺碑楼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受降城

    唐景龙二年(708)朔方总管张仁愿于今内蒙古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,以防突厥。《元和志》卷4:“于河北筑三受降城,首尾相应,绝其南寇之路。……六月而三城俱就。以拂云祠为中城,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,遥相

  • 楼烦监

    唐初置,设监牧使,由岚州刺史领之。在今山西娄烦县。贞元十五年 (799) 别置监牧使。龙纪元年 (889),李克用表置为宪州。唐初楼烦监牧由岚州刺史兼领。贞元十五年(799年),杨钵为监牧使,遂专领监

  • 阳乐河

    又名横水、龙门水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且居县:“阳乐水出东南,入沽。”《水经·沽水注》:鹊谷水“有二源,南即阳乐水也,出且居县。《地理志》曰,水出县东南,流径大翮山、小翮山北

  • 协阳关水

   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协阳关水“东北流历笄头山,又北径潘县故城,左会潘泉故渎。……关水又东北流,注于㶟水”。

  • 刘家市

    即今江西湖口县南流芳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刘家市“在湖口县南四十里。商旅居民极为繁盛。都昌、湖口二县俱贸易于此”。

  • 青衣铺

    即今四川绵阳市北青义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绵州: 青衣铺 “在州西僻路十里”。

  • 奥喜县

    唐渤海置,为鄚州治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市,为鄚州治。辽废。

  • 营州左屯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大宁都司。永乐元年 (1403) 徙治顺义县 (今北京市顺义县)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营州左屯卫 “在顺义县治东”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辽

  • 奔牛塘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三十里奔牛镇。《宋书·竟陵王诞传》: 元嘉三十年 (453),“ (元) 劭遣将华钦、庾导东讨,与 (顾) 彬之等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”。即此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5: 奔牛堰 “故老相

  • 独树镇

    即龙泉店。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三十四里独树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: 同治元年(1862) 六月,太平军 “盘踞旧县、独树、吴城等镇”。在河南省方城县中东部。面积227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