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 (緜) 虒道
东汉改绵虒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又有湔水入焉,水出绵虒道,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”。西晋废。
东汉改绵虒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又有湔水入焉,水出绵虒道,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”。西晋废。
北魏时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。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。唐白居易有 《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》 诗。明嘉靖三十九年 (1560),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。1944年洛阳沦陷时,因日军
殷武丁时方国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。《殷契粹编》1175片:“王敦缶于。”《殷虚文字》乙编6423片:“缶
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悼襄王六年 (前239),“封长安君以饶”。《正义》: “即饶阳也。瀛州饶阳县东二十里饶阳故城。” 西汉置饶阳县。
原西藏地方政府以察雅县设乍丫宗。治所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1960年复改察雅县,移驻烟多。
即今云南瑞丽市西南四十八里弄岛乡。1932年于此置瑞丽设治局。傣语“弄”为水塘,“岛”为青苔,意即青苔塘。
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以温麻船屯置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移治连江北,即今福建连江县治。属泉州。同年改名连江县。古县名。西晋
①建置无考。北周属九陇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境。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分南陵及秋浦、泾县置,属宣城郡 (后改宣州)。治所即今安徽青阳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28青阳县: 以 “在青
三国魏广平、阳平、魏三郡的俗称。东汉末,曹操封为魏王,都邺,魏郡领地扩大,寻分置为东西都尉。曹丕代汉,分魏郡为广平(治曲梁县,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、阳平(治馆陶县,即今馆陶县)、魏(治邺县,在今
即宁远中左千户所。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塔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宁远卫: 塔山所 “在卫东五十里。宣德三年别置中左千户所于此,属宁远卫。所城周三里有奇,嘉靖三年修筑”。为明与后金争夺之要地,后金崇德
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为三国魏武所作。曹植《公宴诗》: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。”②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留园之西,今名西园寺。为戒幢寺与西花园放生池的合称。始建于元至元年间,初名归元寺。明末改名戒幢律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