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山

罗山

①又名崇仁山。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,与丰城县交界处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崇仁县: 崇仁山“在县西四十一里。旧名罗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崇仁县: 罗山,“ 《旧志》,跨抚、洪、吉三州之境,以晋道士罗文通学仙于此而名。绝顶有石仙寺。下有池,冬夏不竭。一名池山”。

②在今山东桓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新城县“马公山” 条下: 罗山 “状如罗城,因名”。

③又作骡山。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二十五里罗山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: 东牟郡惤县有 “罗山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3 “招远县” 条下: “有罗山,金人初置罗峰镇。”

④在今河南罗山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9罗山县:罗山 “在县西南九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: 罗山“峰峦环抱,隋因以名县。亦谓之龙山,又名小罗山。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”。

⑤在今甘肃正宁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34: “罗川水出罗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一》: 罗山 “相传唐天宝初,获玉石真人像二十七于此”。

⑥又名蠡山。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固原州平远县: “西北: 罗山。”山分南北两段,北段称大罗山,南段称小罗山。东麓有明庆王朱㮵及其后裔陵墓。 为宁夏自然保护区。


(1)在山东省招远市东北部,与龙口市交界处。西汉称阳丘山。东汉称锣山,后谐音成罗山。东西走向。最高峰海拔753米。主要由花岗岩、石英岩构成。林木以松为主,间有刺槐。东麓富金矿。主峰南侧海拔650米处有古迹“仙门石洞”(又称斑仙洞),还有日觉观和丘处机修炼遗址。建有罗山林场。(2)又称大罗山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,同心县城东北面。分南北两段,东西麓均为断层。北段称大罗山,南北走向,主峰海拔 2625 米,为区内重要天然林区之一。东麓有明王陵,由庆王陵及庆王后裔的13座陵寝组成。南段称小罗山,主峰海拔 2201 米。东坡陡直,西坡缓平。山麓洪积扇发育,水泉众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零陵

    古地名。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舜 “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疑,是为零陵”。

  • 梳洗河

    古名环水。亦称石汶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泰安州: 梳洗河 “出岳南黄岘岭,合诸水为中溪,东南流,会于泮水”。

  • 林家扒

    即林家店。一名林扒镇。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四十二里林扒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咸丰六年 (1856) 十一月,清军 “搜捕余党,焚林家扒贼穴”。

  • 杜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梦谷山

    在今陕西镇安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商州》: 梦谷山 “其山崇峻,常有云起”。

  • 仙女岩

   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3南雄府:仙女岩“在州东北阚天封寺,杉桧郁翳,泉石潺湲。中有二仙象,谓秦时二女于此得道飞仙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“杨历岩”条:“仙女岩在府东北百里。一

  • 金家屯

    即今辽宁昌图县西金家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昌图府: 金家屯 “在府城西北五十里”。集镇名。(1)在辽宁省大石桥市西部。属金桥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6000。主产玉米、高粱、棉花等。苹果著名

  • 崇阳洪

    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 崇阳洪 “在县北二十五里。自通城县汇诸山溪之水入县境,经壶头山下亦曰崇阳港,两山相夹,水中多石,中为大洪,东西为小洪,行者不下徐州吕梁之险,下流亦

  • 皂荚桥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),桂阳王休范反,攻建康,其将“丁文豪破台军于皂荚桥,直至朱雀桁南”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。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年),桂阳王休范反,攻建康,其

  • 火竹卡

    在今四川理塘县东南五十里。为川藏驿路要站,清有把总驻此。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火竹卡至火烧坡尖、裹塘宿,计程五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