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良渡
一作胡梁渡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 史思明分四路进兵汴州,“周挚自胡良济河”。又,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 六月,“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”。胡三省注:“在滑州北岸。”
又作胡梁渡、胡良津、胡梁津。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,为黄河重要渡口;一说即鹿鸣津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年),史思明自范阳南寇,遣“周挚自胡良济河”;又,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年),“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”。皆即此。天福四年置大通军。
一作胡梁渡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 史思明分四路进兵汴州,“周挚自胡良济河”。又,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 六月,“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”。胡三省注:“在滑州北岸。”
又作胡梁渡、胡良津、胡梁津。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,为黄河重要渡口;一说即鹿鸣津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年),史思明自范阳南寇,遣“周挚自胡良济河”;又,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年),“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”。皆即此。天福四年置大通军。
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筑,隔黄河与胜州相对。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黄河东岸。后属振武军。宝历元年(825)徙治绥远峰南(今托克托县西旧城囫囵大皇城)。后废。唐三受降城之一。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广通县: 和茶山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南十五里。清水河源出焉”。
即今黑龙江海林县西北治山村。中东铁路在此有开道支线。
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。《尔雅》: “山如堂者曰密”,因以为名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齐天保年间,移治今新密市东四十里,属成皋郡。隋开皇初属郑州,大业二年(606) 废。大业十二年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上。三国吴时名新桥,唐时谓之万岁桥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饮虹桥一名新桥,在凤台坊。……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,上为大屋数十楹,极其壮丽,与镇淮桥并列。”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
①西魏改新阳县置,为梁宁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京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:“《寰宇记》:地多丘陵及皂角树,西魏因以角陵名县。”隋大业初改为京山县。②南齐置,属南新阳左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八
唐开元中置,为田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西北祥周镇。天宝元年 (748) 为横山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田州治。北宋废。
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福和镇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
汉西域国名。属西域都护府。国都在天山东于大谷(今新疆呼图壁县南)。古西域国名。国都在天山东于火谷(疑在今新疆和靖县北)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年)后属西域都护府。
明置,属高台所。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红崖子乡。清设守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