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舍利塔

舍利塔

全称栖霞寺舍利塔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栖霞寺东侧。建于隋仁寿元年 (601),但从塔上浮雕看,为南唐重修的遗物。塔八面五层,高约15米,全部用细致的灰白石构成,仿木结构。底座是宽敞的台基,台基上为塔须弥座。须弥座腰部的隔版内,浮雕着释迦牟尼佛成道八相图: (1) 白象托生母胎。(2) 树下诞生,九龙洒水。(3) 出游四门 (见老病死及沙门四相)。(4) 逾城出家,雪山苦行。(5)河中沐浴,村女授乳,树下禅坐。(6) 成道。(7) 降伏魔王。(8) 大般涅槃,毘荼焚化。须弥座上为莲花座,上即塔身。塔身第一层较长,除正面的门外,其他各面镌四大天王像的文殊、普贤菩萨像。以上各层塔身都较短,每面凿佛龛,内坐小佛像。五层檐上为塔顶,塔刹莲花形,是近代整修时修配的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山

    即江郎山。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四十六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阳郡信安县“有江山”,即此。

  • 榕海

    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。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。参见“榕城”。

  • 洛涧

    又名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,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

  • 方渠县

    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环县南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方渠县:“因渠为名。”东汉废。唐景龙元年(707)复置,属庆州。移治今甘肃环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元十三年(797),“上以方渠、合道、木波皆

  • 六顺

    在今云南思茅市西。本名六困。清雍正七年(1729)设土把总驻守。

  • 桑里宗

    即今西藏桑日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桑里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”。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语,桑,红铜也; 里,山也。城旁有山,旧产红铜,故名。” 1960年与沃卡宗、温宗等合并设

  • 湟

    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峡口乡峡口山。 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神爵年间, 充国奏 “治湟以西道桥七十所”。即此。

  • 雒马五盐井

   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,与云龙县接界。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,建五井盐课提举司于此。万历四十二年 (1614) 废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旧志》: “五井曰��马, 曰金

  • 乌素图谷

  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乌素图谷“在归化城西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南策州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属谅江府。治所在青林县 (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之南策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、海阳县以北地区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入安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