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舞阳县

舞阳县

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8: “在舞水之阳,因名。” 三国魏属襄城郡。南朝宋废。唐开元四年 (716) 复置,属仙州。治所在今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。二十六年 (738) 属许州。元和十三年 (818) 移治吴城 (在今舞阳县东)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泰和八年 (1208)移治今舞阳县,属裕州。蒙古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后复置。清属南阳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三国吴改无阳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。东晋义熙中移治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。 南齐改名��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。属武陵郡。东晋时移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。南朝齐改㵲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中部。属漯河市。面积776平方千米。人口60.7万。辖7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。因县城在舞水(今三里河)之北,故名。战国为魏舞阳邑。秦置舞阳县,治今县西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舞阳县“在舞水之阳,因以名县”。西汉置定陵县,治今舞阳县北北舞渡。南朝宋废舞阳县。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改定陵县为北舞阳县。孝昌中析置西舞阳县,治今舞阳县西。永安中置定陵郡,治北舞阳县。东魏废西舞阳县。隋开皇初废定陵郡,县属颍川郡。唐贞观初废北舞阳县;开元四年(716年)在秦舞阳县城(今舞阳县西北)复置舞阳县,属许州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移治吴城镇(今舞阳县东吴城)。宋因之。金初移治舞泉镇(今舞阳县城),初属许州;泰和八年(1208年)属裕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县,设北舞镇巡检司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废,复置舞阳县,属裕州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,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6年属漯河市。地处黄淮洪积平原,沙河、泥河、澧河流经境内。县东部沙河、澧河之间为泥河洼畜洪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、烟叶。工业有机械、化工、酿酒、建材、造纸等。许泌、漯叶公路经过县城。古迹有贾湖遗址、阿岗寺遗址、湖南郭遗址、彼岸寺大殿、山陕会馆彩牌楼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溶溪水

    亦作榕溪水。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,为长江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120乐温县: 溶溪水“源出县理北,南流经县东,又南至废永安县东北二里注大江”。

  • 仙后滩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部,位于海马滩西南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非利拼滩。1947年改名仙后滩。

  • 灵台县

    ①隋大业初分鹑觚县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五十里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。今县有灵台。”二年(606)废。义宁二年(618)复置。唐初属泾州,贞观元年(627

  • 高邑县

    东汉改鄗县置,属常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因改曰高邑。”北齐天保七年 (556),移治今高邑县,属赵郡。隋初属栾州。大业初

  • 水特姜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明洪武初改为水德江长官司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属思州宣抚司。明洪武初改名水德江长官司。

  • 木刀沟

    在今河北新乐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8新乐县:木刀沟“在县东南二十四里。沟旁人姓木名刀,因为名”。《水经注》以滋水东流至行唐县(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故郡)之鹿水,称为木刀沟,下游入滹沱河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

  • 天井堰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魏武王又堨漳水, 回流东注,号天井堰。二十里中作十二墱,墱相去三百步,令互相灌注,一源分为十二流,皆悬水门。”即此。

  • 东坡书院

    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东二里。北宋苏轼于绍圣四年(1097)谪居儋州(旧治在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初住桄榔漏屋,挚友黎子云让出私地为他盖房。次年新居落成,东坡名之为“载酒堂”,在此煮酒、论诗、讲学

  • 方秀川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),玄宗“猎于方秀川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年)“幸寿安之方秀川”,即此。

  • 承化寺

    一作丞化寺。即今新疆阿勒泰市。蒙古语曰赊拉斯麦,意为黄寺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此。民国初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。1921年置承化县于此。1954年改为阿勒泰县。1984年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