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荆溪

荆溪

①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之南溪。《元和志》 卷25常州义兴县: “荆溪,是周处斩蛟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92谓荆溪为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之中江。

②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荆溪 “在县西北百里。《志》 云: 由县西北出仙居,荆溪为之孔道。嘉靖三十五年,倭贼由此犯仙居”。

③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“荆溪者,以其出荆山,因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1长兴县: 荆溪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。源出江南宜兴县之荆南山,合诸山溪之水,流经县境,又东南注于苕溪”。

④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北之长水,至长安县境入浐水。《两京道里记》: “荆溪本名长水,后秦姚兴避讳改焉。”


(1)古水名。又名长水。源自今陕西省蓝田西,北流至西安市东汇入浐水。唐王维《山中》诗:“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”(2)今河名。古称中江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荆溪以近荆南山得名。”在江苏省南部。上游胥溪河,源自高淳县东坝,汇集大茅山以东和苏、浙、皖边境界岭北坡诸水,经溧阳市东流,到宜兴市大埔附近入太湖。为太湖主要补给水源之一。长42千米,流域面积 2078 平方千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迷渡市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。明属赵州,置巡司于此。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。

  • 临漳台 (臺)

   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登高山巅。《清一统志· 漳州府》: 临漳台 “在龙溪县登高山巅。据溪山最胜处。又半漳台,在登高山半。宋郭祥正诗: ‘危簷飞赤压层丘,见尽临漳一半州’。宋朱子守漳时,于此地讲学,郡守

  • 邛川县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嶍峨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甸中镇。二十六年(1289)废。

  • 安勒山

    一名布射山,又名飞布山。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齐传》:“歙贼帅金奇屯安勒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8歙县:布射山“一名勤山,在县北二十里。《吴志》: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”。

  • 两头塘

    即今湖南邵东县驻地两市镇。原属邵阳县。清光绪《邵阳县志》卷3:由麦子坑向东,“十里至两头塘”。1952年置邵东县治此。

  • 三台站

    亦名鄂尔多图、鄂尔灵图、俄多勒图。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三站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肇州厅:“自茂兴站起……又东至鄂尔多图。”民国汤尔和译《黑龙江》肇州县:有“三台(鄂尔多图名)”。

  • 仙人台山

    又名仙台山。即碣石山。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仙人台山“绝壁万仞,上凌霄汉,其台崇广”。

  • 仙游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清源县置,属清源郡。治所即今福建仙游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9泉州仙游县:仙游山“在县西三十里,县因以为名”。清同治《福建通志》卷2 《沿革》:仙游县“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,故

  • 霁虹桥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,跨澜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: 霁虹桥“武侯南征孟获,架桥济师。后以索为之,修废不一。元至元中,也先不花重修,名曰霁虹。明初,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

  • 兴龙山

    在今四川绵阳市北。民国《绵阳县志》卷1:兴龙山在“治北六十里。旧名龙鼻觜。山半有石刻 ‘古龙鼻觜’ 四大字”。清嘉庆五年(1800)德楞泰镇压白莲教义军,曾驻此,改名兴龙山。即“兴隆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