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莱芜县

莱芜县

①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淄水 “东北流径莱芜谷,屈而西北流,径其县故城南。《从征记》 曰: 城在莱芜谷……旧说云: 齐灵公灭莱,莱民播流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”。

②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八十里文字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10莱芜县: “齐灵公灭莱,莱人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” 元和十五年 (820) 省入乾封县。大和元年(827) 复置。北宋属袭庆府。金改属泰安州,移治今莱芜市。明洪武初属济南府,二年 (1369) 改属泰安州。清属泰安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泰安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7年初在此发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之莱芜战役。1983年改设莱芜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城子村。相传春秋齐灵公灭莱,莱民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属泰山郡。晋不改。南朝宋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。属兖州。后废。寻复置。北宋末属袭庆府。金移治今市。金、元、明属泰安州,清属泰安府。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、博莱、新甫三县。1983年撤销,改设莱芜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修城郡

    北魏太和中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广长县(今甘肃成县东南)。北周废。

  • 百官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(百官镇)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浙江省上虞市。明初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烝阳县

    三国吴改烝阳侯国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南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吴改烝阳侯国置,治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南。属衡阳郡。东晋废。

  • 崞山

   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,“葬惠太后于崞山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。西汉以此山名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,葬惠太后于崞山;又太和元年(

  • 岐州

   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治所在雍城镇(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周至、麟游、陇县、宝鸡、太白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元年(581)移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扶风郡。唐武德元年

  • 西楚

    地区名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以淮北沛、陈、汝南、南郡等地为西楚。约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、江苏西北部、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地区。秦亡后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。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集解引孟

  • 果城山

   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大冶县: 果城山 “在县西南五十里。环绕如城。一名屏风峡山。又名黄茅尖山。山势峻峭。今有黄茅寨守此”。

  • 洞口堡

   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阴隆江堡” 条下: 洞口堡 “隶辰溪卫,有官兵戍守”。

  • 罗川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阳周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 (山河镇) 西南罗川乡 (旧正宁)。《元和志》 卷3真宁县: 罗川县 “因县南罗(川) 水为名”。大业初属北地郡。唐属宁州。天宝元年

  • 姐勒

    即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乡。清初为勐卯安抚司治。傣语 “姐” 为城,“勒” 为上方,意即城在上方。因在勐卯城上方而得名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瑞丽市东南部、瑞丽江北侧。姐勒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70。傣语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