裨
群蛮国。当距庸 (今湖北西部) 不远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六年 (前611),“庸人帅群蛮以叛楚……楚人……使庐戢黎侵庸……七遇皆北,唯裨、倏、鱼人实逐之”。
群蛮国。当距庸 (今湖北西部) 不远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六年 (前611),“庸人帅群蛮以叛楚……楚人……使庐戢黎侵庸……七遇皆北,唯裨、倏、鱼人实逐之”。
①西晋惠帝置,属新兴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四十里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并入定襄县。②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常乐县置,为瓜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大历后陷于吐蕃。古县名。(
明置,属复州卫。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复州卫: “东有得利赢城,元季土人筑,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,寻徙。”
在今山东长岛县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长山岛“在蓬莱县北三十里。东西长三十里,若马鬣然。《县志》:凡海道至登州,不得入水城者,必于此驻泊。明时尝命军士屯田”。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北端海中。为南、北长山两岛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南。清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大武郡山“在(彰化)县治东南四十里。由牛相触分支右出,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”。
在今山东莒县东二十里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作 “屋漏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莒州 “焦原山” 条下: 屋楼山 “以重叠耸秀而名”。
在今江西大余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峰山城 “在大庾县北小溪城北十五里。《县志》,其人善弓弩。明正德中,王守仁选弩手从征瑶‘寇’,事平,民恐报复,筑城自卫”。明正德年间筑,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北。
即今河南信阳县北七十八里明港镇。明置巡司,并设驿丞于此。(1)在浙江省宁海县东南部,南濒三门湾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明港,人口 2800。1992年合前横、青珠、山头乡置镇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阳宕县置,为宕州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。大业初为宕昌郡治。唐属宕州。北宋初废为镇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阳宕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宕昌县东南。为宕昌郡治。唐属宕州。
即今广东陆丰县北大安镇。清乾隆《陆丰县志》卷2:邑北有大安墟。
即今云南马关县东南都龙镇。民国《马关县志》 卷1: 都竜街在县东南六十里。为滇越交通要害。壮语 “都” 为坝子,“竜” 为野芭蕉,意即野芭蕉多的坝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