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溪洞
在今贵州大方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角溪洞“在大方东。最深险。中又有洞,为水所限”。
在今贵州大方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角溪洞“在大方东。最深险。中又有洞,为水所限”。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属五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中潮镇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中潮镇。属五开卫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废。
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泽州府》: 空仓堡 “在高平县西南四十五里,与沁水县接界。两壁高山,中通小道。明万历三十四年,创立石城,置巡司于此。后裁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瀼州置,治所在临江县 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瀼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瀼州置,治临江县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
即今山西稷山县西北二十里化峪镇。《北齐书·斛律光传》:武平元年(570),“其冬,光又率步骑五万于玉壁筑华谷、龙门二城”。即此。北齐武平元年(570年)斛律光筑,即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北华峪村。为当时军事
即今四川理塘县东南木拉乡。清雍正年间置木拉土百户。
西汉宣帝刘洵的陵墓,在今陕西长安县(韦曲镇)东北十五里甘寨村北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,孝宣皇帝葬杜陵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6:“宣帝杜陵,在长安城南五十里。帝在民间时,好游鄠、杜间,故葬
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双岭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以双岭并峙而名”。
北宋置,属洮州。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东四十里。金废。
唐大和六年(832)刺史于孝友筑,在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里。溉田数千顷。后废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南鄞江镇它山堰北。唐明州刺史于季友开,溉田数千顷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筑它山堰,仲夏堰废。
①原名向。战国改名高平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史记·范睢列传》: “秦昭王之四十二年,东伐韩少曲、高平,拔之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。二月,城阳、向。更名阳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