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城山

赤城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赤城堡:赤城山“山石多赤。《志》云:古赤城在北山,坐据高险,最得形胜,盖即此山矣”。

②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乌喇特》:赤城山“在旗(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)西北一百里。蒙古名五蓝拜星”。

③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8天台县:赤城山“在县北六里。孔灵符《会稽记》云:赤城山,土色皆赤,状如云霞,悬溜千仞”。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”,即指此。

④即青城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将之荣州取道青城》诗云:“倚天山作海涛倾,看遍人间两赤城。”自注:“青城山一名赤城,而天台之赤城乃余旧游。”

⑤一名宝屏山。在今四川蓬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赤城山“在蓬溪县东二里。国清观居其上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蓬溪县:赤城山“中峰蔚然,左右环拱,上有高台五层, 山皆赤土”。


(1)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,为天台山南门。因土色皆赤,状似云霞,望之似雉堞,故称。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诗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”(2)即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的别名,为道教名山。南宋陆游诗有“看遍人间两赤城”句,自注云:“青城山一名赤城,而天台之赤城乃余旧游。”参见“青城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连云堡

   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贞元三年(787),“北攻连云堡,又陷。堡之三面峻峭。唯北面连原,以濠为固”。②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附近。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唐天宝六年(747),高仙

  • 西洱河

    即今洱海。在云南大理市东。唐至清称西洱河,又作西洱海、洱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“西洱河即叶榆水,源出邓川赕北山下,至喜洲界与点苍山合,号龙首;至赵州界与点苍山合,号龙尾。蒙氏于南北筑两关。”(1)即

  • 玉夺三巴桥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唐时建。上盖绿色琉璃瓦,汉称琉璃桥。藏语“玉夺”意为玉石,“三巴”意为桥。由此西行二里,即至布达拉宫。

  • 水真腊

    古国名。真腊在公元670年前后,曾分为二国,北曰陆真腊,南曰水真腊,802年二国复合为一。《旧唐书·南蛮列传》:“水真腊国,其境东西南北约员八百里,东至奔陀浪州,西至堕罗钵底国,南至小海,北即陆真腊。

  • 无穷之门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张北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十九年(前307),“王北略中山之地,至于房子,遂之代,北至无穷”。

  • 晋康县

    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遂县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乾元元年(758) 改属康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至德元载(756年)以安遂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

  • 瓠口

    即谷口。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五十里泾水出山之口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韩 “使水工郑国间说秦,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,并北山东注洛”。《索隐》: “瓠口即谷口。”即“谷口(1)”。

  • 磁湖

    在今湖北黄石市西北。《九域志》 卷6: 大冶县有磁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: 磁湖 “在大冶县。东坡谓其湖边之石皆类磁石而多产菖蒲。故后人名曰磁湖”。

  • 炒米关

    明置,属越嶲卫。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34 《边防记》 越嶲卫:“龙泉驿又十五里为炒米关,在高山峡内,关即韦皋所筑要冲城矣。” 要冲城在今汉源县境。

  • 零壁县

    北宋元祐元年 (1086) 以虹县零壁镇置,属宿州。治所即今安徽灵璧县。旋废。七年 (1092)复置,政和七年 (1117) 改为灵璧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元祐元年(1086年)分虹县置,即今安徽省灵璧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