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山

赤山

①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,乌力吉木伦河发源之乌兰大坝(意为红山)。《后汉书·乌桓列传》:“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。”乌桓人死,敛以棺, 至葬则取一肥犬,系以采绳,并取死者乘马衣物烧送之,谓付托于犬,“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”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载:庆州有赤山。《穆宗纪》:应历十二年(962)秋,“如赤山、黑山射鹿”。知赤山应在庆州(今巴林右旗北白塔子古城)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巴林》:赤山“在右旗东北二百五里,蒙古名巴颜五蓝哈达”。即此。一说乌桓之赤山即今赤峰市红山(蒙古名乌兰哈达),但与《后汉书》所载方位不合。或是乌桓南迁后,又以今赤峰之红山为其圣山。

②即绛岩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绛岩山“本名赤山,丹阳之义出于此。天宝初改为绛岩山”。

③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南七里高岭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广德州:赤山“在建平县西南七里。麓枕木溪”。

④在今浙江台州市(椒江区)西南界牌乡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永嘉郡临海县“有赤山”,即此。

⑤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赤山埠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赤山“厥土为埴”,故名。自西湖出江干,往往取道于此。南宋初,金兀术突至赤山,即此。

⑥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赤山“在县东南八十里。丹崖峭壁,临汉江上”。

⑦一名赤山岭。在今湖南沅江市东北五十里洞庭湖边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:赤山“绵延数十里。上有范蠡庙,下有金鸡山。唐天宝间改名蠡山”。

⑧在今广东兴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赤山在“县南三里。滨河层峙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红山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,分赐按陈之子唆鲁火都可木儿温都儿迤东,络马河至于赤山,涂河迤南与国民为邻。(2)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东彦吉嘎庙西南乌兰哈塔山。山水秀绝,麋鹿成群,辽穆宗常秋猎于此。后景宗、圣宗、道宗亦至此秋猎。(3)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岸,西山路、南山路、虎跑路连接处。宋建炎年间,金人攻临安,兀朮突至赤山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在辽宁省盖州市东南,矿洞沟镇和罗屯乡交界处。有三清、五洞、旋门、天桥、天池五个山峰。主峰三清峰,海拔770米。每当旭日东升霜露未消之际,红日辉映五峰,宛如染红的五指,故名。山中有唐建凯捷寺,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重修时,因寺前有清水龙潭,改名龙潭寺。寺南有两桥、五洞名胜。为市境著名游览地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鬲昆

    亦作隔昆。秦、汉时北方部落。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与叶尼塞河上游之间。《史记· 匈奴列传》: 秦末汉初,匈奴冒顿单于时强盛,“后服浑庾、屈射、丁零、鬲昆、薪犁之国”。

  • 上黄郡

    西魏置,属基州。治所在绿麻县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沙洋镇)。隋开皇七年(587)废。西魏置,治绿麻县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)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废。

  • 十九坨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六十里渤海中,今名石臼砣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乐亭县:十九坨“在月坨西,大数十顷,饶给与月坨相似。一名石臼坨,相传漕运时,店市民居也。《旧志》:滦人以平坡而蓄水者曰坨”。

  • 大泗庄

    即今江苏姜堰市东南大泗乡(大泗庄)。清道光《泰州志》卷2:“南至大泗庄四十五里。”

  • 长干巷

    古建康城巷名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中华门外。《文选》卷5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长干延属。”刘渊林注:“建业南五里,有山岗,其间平地,吏民杂居,东长干中有大长干、小长干, 皆相连。大长干在越城东,小长干在越

  • 铜炀镇

    即今安徽巢湖市西烔炀镇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二》: 铜炀镇 “在巢县西五十里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烔炀镇。

  • 渭源郡

    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分陇西郡置,属渭州。治所在渭源县 (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因渭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

  • 新兴栅

    一作宜阳栅。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李愬讨吴元济,“袁滋至唐州……元济围其新兴栅,滋卑辞以请之,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”。即“宜阳栅”。

  • 方秀川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),玄宗“猎于方秀川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年)“幸寿安之方秀川”,即此。

  • 梅口镇

   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龙德二年 (922),“汉主 (刘) 岩用术者言,游梅口镇避灾。其地近闽之西鄙。闽将王延美将兵袭之,未至数十里,侦者告之,岩遁逃仅免”。胡三省注: “梅州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