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峰市

赤峰市

1945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赤峰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内蒙古赤峰市。1947年并入赤峰县。1948年复置。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69年改属辽宁省。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。面积9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7022 平方千米)。人口447.3万(市辖区113.1万)。辖红山、元宝山、松山3区。宁城、林西2县和喀喇沁、敖汉、翁牛特、巴林左、巴林右、阿鲁科尔沁、克什克腾7旗。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。赤峰系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译名称,因市区东北部有一座棕红色的乌兰哈达,故名赤峰。西拉木伦河流域是契丹族发祥地。后金天聪至清康熙年间设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设热河督统,辖今赤峰市全境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设乌兰哈达厅。乾隆四十三年置赤峰县,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十二月升为赤峰直隶州。1913年废州复县,属热河特别行政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0年撤赤峰县置翁牛特右翼旗。1945年析置赤峰市和赤峰县。1947年撤市入县,1948年复置。1952年又撤,并入赤峰县。1956年热河省撤销,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赤峰县复置赤峰市,为昭乌达盟行政公署驻地。1969年划入辽宁省,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,改地级赤峰市;原昭乌达盟所属宁城、林西二县和喀喇沁、敖汉、翁牛特、巴林左、巴林右、阿鲁科尔沁、克什克腾七旗划入。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缘、大兴安岭南麓余脉、七老图山和努鲁儿虎山北麓,有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等西流注入西辽河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大豆、小麦、烟叶、药材等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驴、骡、猪、皮等。特产挂毯、红鸟牌***、宁城老窖、草原红牛、蕨菜等。矿产煤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化工、建材、冶金、机械、酿酒、皮革等。京通、集通、叶赤铁路,111、303、305、306国道及平双公路纵横市境。有赤峰机场。古迹有宁城辽中京城遗址、大明塔、喀喇沁旗王府和巴林左旗辽上京城遗址、辽太祖陵、辽祖州城遗址、辽庆陵、辽庆州城遗址等,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里寒

    亦作塔里干。在今阿富汗西北迈马纳西南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十七年 (1222),皇子拖雷“遂与帝会,合兵攻塔里寒寨,拔之”。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。

  • 盆苏克灵城

    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彭错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盆苏克灵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二十三里”。又作彭错岭、喷磋克凌城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东北彭错林乡。

  • 千童城

    战国齐地,秦置城。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8盐山县:“秦千童城,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,置此城以居之,故名。”西汉改为千童县。

  • 大夏

    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

  • 中兴县

    ①唐神龙元年(705)改武兴县置,属汝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。同年改为龙兴县。②元至元中置,属中兴路。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(1)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武兴县置,治今河南省宝丰县。属汝

  • 茶山路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茶山路 “在府西南十里。其地有大墩、小墩,连绵簇拥。相传唐时湖、常二州守会阳羡,造茶修贡,由此往返,因名”。

  • 偃泉障

    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酒泉郡会水县: “北部都尉治偃泉障。”

  • 平陵县

    ①西汉昭帝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十五里。三国魏改名始平县。②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永世县置,属义兴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平陵城“城南五里有

  • 置口戍

    在今陕西凤县西南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:泰和六年 (1206),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降,右监军遣兵趣凤州,完颜纲遣 “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置口”。即此。

  • 坚河卫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根河地区。《明太宗实录》:永乐三年十月,“命来朝鞑靼头目苦列为坚河卫指挥同知”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