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斤卫
亦作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八年(1410)升赤斤蒙古千户所置,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。后废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)复置赤斤卫,雍正四年(1726)裁。
又作赤金卫、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元故丞相苦木子塔力尼归附,以其部设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,八年升为卫,其地即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赤金。正德中为吐鲁番所破,部人内迁肃州南山(今酒泉市南祁连山)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年)复置。雍正初改为赤斤蒙古千户所,乾隆七年(1742年)复为赤斤卫,二十四年并入玉门县。
亦作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八年(1410)升赤斤蒙古千户所置,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。后废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)复置赤斤卫,雍正四年(1726)裁。
又作赤金卫、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元故丞相苦木子塔力尼归附,以其部设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,八年升为卫,其地即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赤金。正德中为吐鲁番所破,部人内迁肃州南山(今酒泉市南祁连山)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年)复置。雍正初改为赤斤蒙古千户所,乾隆七年(1742年)复为赤斤卫,二十四年并入玉门县。
亦名龙洞阁。今四川广元市北千佛崖处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6利州:龙门阁“在绵谷县一里。冯铃干田云:其他阁道虽险,然在山腰,亦微有径,可以增置阁道,独惟此阁石壁斗立,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,比他处极险”。唐杜甫
在今甘肃武威市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上古城堡“城周一里二分,境外隘口有八。旧设守备驻防,今改把总”。
即今安徽阜阳市东三十五里插花镇。清置铺。
即禺水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华州志》: “愚水亦名乔谷水,先时西自龙湾北经圣山村入灌水。明永乐中水暴涨,始东折自渔村而下,又北经遇仙桥,又北入渭。因名遇仙桥河。”
金置,属蒲台县。在今山东滨州市南或博兴县北。
北魏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灵丘县(今山西灵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灵丘、浑源县地。孝昌中废。北齐复置灵丘郡,属北蔚州。北周为蔚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置,治灵丘县(今山西)。属恒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、浑源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浪穹县: 鱼子淜 “在县西。水色青碧,流合于宁河。一名龙池”。
旧址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,其水与木兰陂相灌注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泉州莆田县: “东南二十里有国清塘,溉田总千二百顷,贞观中置。” 宋熙宁中,木兰陂成,附近诸塘遂废为民田,惟国清塘仍留以备大旱。清初起未
即漕矩吒。 唐西域国名。 都城在鹤悉那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南加兹尼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谢 “居吐火罗西南, 本曰漕矩吒, 或曰漕矩, 显庆时谓诃达罗支,武后改今号”。
元至正十七年 (1357) 农民义军领袖明玉珍由鄂入蜀,连破元军,陆续占有川蜀诸州县。二十年(1360) 据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,自称陇蜀王。二十二年 (1362) 即帝位于重庆 (今四川重庆市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