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正十一年 (1351) 改大奴管勾洞长官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。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为安抚司。
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河西务镇。自元以来为漕运要镇。《元史· 百官志》: 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“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,于河西务置总司,分司临清”。同书 《食货志》: 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
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析依克明安旗地置,属海伦厅。治所在大泡子 (今黑龙江省拜泉县)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拜泉县: “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,土名大泡子,县以此名。” 1912年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
即协嘎尔。今西藏定日县驻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罗西噶尔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南五百四十里”。又作协噶尔城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定日县。
元置,属庆远南丹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废。元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废。
清置,属新安县。即今河南新安县北三十里石寺镇。在河南省新安县中部。面积68.8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寺,人口600。因境内石寺村得名。石寺村又因村南有一石佛洞而名。1954年设石寺乡,19
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之陆岸河(东岸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北江府:天德江“在府东,下流注富良江。一名延蕴江,又名东岸江。永乐初,黎寇惧讨,役民堙塞江口。寇既平,重加浚治,舟楫复通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北狮子山西南麓。明永乐九年 (1411) 为纪念郑和第二次远航西洋归来而建。郑和晚年在寺内居住多年。***战争期间,清钦差大臣耆英、两江总督牛鉴曾在寺内与英国侵略者 “议和”。现为 《南
清雍正七年十二月(1730年1月)置,属都匀府。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十里老八寨,据民国《贵州通志》“建置志·城池” 载:八寨厅城“因附近有苗寨八环绕,即以名之”。乾隆十二年(1747)迁今八寨县。19
①即今河北香河县治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香河县:“本武清孙村。辽于新仓置榷盐院,居民聚集,因分武清、三河、潞三县户置。”②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。北宋时黄河决啮处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三》:天圣六年(1028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