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达拉特旗

达拉特旗

即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。清顺治六年(1649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乡一带。民国间属绥远省。20世纪40年代迁今达拉特旗驻地树林召镇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“达拉特”系蒙古语,其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:(1)认为“达拉”意为七十,后加“特”表示复数,“达拉特”意为七十之部,该部很可能是由70个勇士,或者贵族的子孙繁衍而成;(2)认为词根原为“达鲁”,方言呼为“达拉”,即肩胛骨,后加表示复数的“特”,意为(祭)肩胛骨之部, 因该部有祭祀胛骨的习俗。据传他们的祖宗是守护窝阔台伊金神灵及肩胛骨的达尔扈特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、黄河南岸。属鄂尔多斯市。面积 8200 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、朝鲜、壮等民族。辖1镇、21乡、1苏木。旗人民政府驻树林召镇。达拉特,蒙古语含义有二说:一说“达拉”意为“七十”,“特”表示复数,总为“七十之部”;一说原为“达鲁”,方言呼为“达拉”,“特”表示复数意为肩(祭)胛骨之部。明天顺年间蒙古族入牧,正德五年(1510年)达延汗统一蒙古后,属鄂尔多斯万户。王爱召为万户济农驻所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达拉特部属地置鄂尔多斯左翼后旗,俗称达拉特旗。扎萨克初驻巴尔哈逊湖(今树林召)。清末黄河两岸垦区属乌兰察布盟、伊克昭盟垦务局。1925年西北部黄河北岸垦区大部分划给临河设治局,东部黄河南岸部分垦区划属包头、萨拉齐二县。1941年属绥远省第三区行政专员督察公署。1950年废除旧制成立达拉特旗人民政府。初治旦展召,1953年移治树林召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2001年改属鄂尔多斯市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库布其沙带是“三北”防护林带的重点治理区。农产小麦、糜黍、玉米、高粱、向日葵、胡麻、甜菜等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工业有电力、***球、化肥、造纸、制糖、橡胶等厂和煤矿、石英砂矿。包神铁路、2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王爱召遗址。旅游地有响沙湾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南县

    1913年改思南府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县在思邛水之南,故名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东北部、乌江中游。属铜仁地区。面积2230.5平方千米。人口61.9万。辖13镇、14民族乡

  • 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。《春秋》:庄公十四年 (前680),“冬,单伯会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于鄄”。杜注: “鄄,卫地。今东郡鄄城也。” 战国属齐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威王九年 (前

  • 玉龙杰赤

    亦作玉里鞬、兀笼格赤、月恋揭赤。在今土库曼斯坦北部库利亚乌尔根赤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:辛巳(1221)“秋,分遣大太子、三太子率右军攻玉龙杰赤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?利

    古地区名。 东晋时译作修利, 唐译作��利。据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载: 其地东起素叶水城 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),西至羯霜那国 (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沙赫里夏勃兹附近

  • 招安镇

    唐置,属渤海县。即今山东沾化县西古城镇。北宋庆历二年 (1042) 升为招安县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沾化县西沾化城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升为县。(2)今镇名。在陕西省安塞县中部偏南、杏子河东

  • 石笋场

    即今四川中江县南石筍乡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石筍场在“治西南九十里”。

  • 水眼关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五十里。明置土巡司于此。

  • 安川堡

    北宋置,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乐州:“安川堡故膘哥堡,在巴金岭上,元符二年收复,三年赐名,东至湟州界七十里,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,南至安乡关三十里,北至宁川堡四十里。”北宋元符三年(110

  • 新桥马驿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汶上县 “开水河驿” 条下: “县东南有新桥马驿。盖县为水陆通衢也。”

  • 福泉县

    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青浦县北境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在唐行镇 (今上海市青浦县治)。以县东竿山之北福泉山为名。乾隆八年 (1743)废。(1)古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青浦县置,与青浦县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