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水十五洞长官司
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并团罗、得民、晓隘、陂带、邛水五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邛水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。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
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并团罗、得民、晓隘、陂带、邛水五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邛水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。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
即曲沭城。在今江苏新沂市西。《梁书·武帝下》:普通五年(524)十月,裴邃等“攻魏建陵城,破之。辛已,又破曲木”。又作曲沐城。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。南朝梁普通五年(524年)裴邃等攻魏,破曲木,即此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 临沂山 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周回三十里,高四十丈,东北接落星山,西临大江,西南有临沂县城”。
元置,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省。
一作鄄。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。《左传》:庄公十四年 (前680),“冬,单伯会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于鄄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鄄。春秋、战国邑。即今山东省鄄城县北旧城集。战国属齐,后属赵。《春秋》庄公十四
又作兔儿山、犊儿山。在今内蒙古札鲁特旗西北霍林河(呼林河)源处。《辽史·营卫志》:夏捺钵“无常所,多在吐儿山。……吐儿山在黑山东北三百里,近馒头山”。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载:自庆州(今巴林右旗北之白
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务川县:“乌金关在县西二十里。”
①一名石人山。在今安徽旌德县西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石柱山“一名射的山。有双石挺然特起,一巨石承之,号豹子尖,尤为奇秀”。明嘉靖《宁国府志》卷5:石柱山,“梁元帝时,新安程灵洗起兵讨侯景,
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置,属诏安县。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上湖。明、清时为戍守要地。即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北寮上湖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筑,为戍守处。
又作黄旗埠。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四十二里黄旗埠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安丘县东北有黄岐埠。
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)置,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。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年)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