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邵阳县

邵阳县

①西晋改昭阳县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。南朝梁省入邵陵县。

②东晋太宁元年(323)改邵武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明嘉靖《邵武府志》卷2:“郡有樵岚山,樵水出焉。治在其阳,故曰邵阳。又曰樵川,又曰樵阳也。”故邵武别名樵川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)复为邵武县。

③隋平陈后改邵陵县置,属潭州。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9邵阳县:“在邵水之阳,故名。”大业初属长沙郡。唐为邵州治。五代晋天福中楚马希范改为敏政县。后汉复为邵阳县。南宋为宝庆府治。元为宝庆路治。明为宝庆府治。1913年改为宝庆县。1926年复改邵阳县。1952年迁治塘渡口镇(即今邵阳县)。


(1)古县名。东晋太宁元年(323年)置,治今福建省邵武市。属建安郡。嘉靖《邵武府志》:“郡有樵岚山,樵水出焉。治其阳,故曰邵阳,又曰樵川,又曰樵阳也。”故邵武别名樵川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复为邵武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中部,资水上游。属邵阳市。面积 1997 平方千米。人口93.4万。辖1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塘渡口镇。《元和郡县志》邵阳县:“在邵水之阳,故名。”西汉初置昭陵县,属长沙国。治今邵阳市旧城区。元始五年(5年)封长沙剌王子刘赏为昭阳侯,邑于昭陵县东南境(今邵东县境)。三国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;昭陵、昭阳县均属昭陵郡。西晋初,避司马昭讳改“昭”为“”,邵阳政区名称始此。隋开皇初省邵阳县入邵陵县,九年(589年)改邵陵县曰邵阳县,属潭州;移邵阳县治于邵陵故城(即今邵阳市区)。大业中属长沙郡。贞观十年(636年)属邵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属邵阳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邵州。五代晋改称敏政县,属敏州;汉复称邵阳县,属邵州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年)属宝庆府。元属宝庆路。明、清属宝庆府。1913年改称宝庆县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26年复称邵阳县。1949年属邵阳专区。1950年析邵阳城区置邵阳市(县级)。1952年析东部置邵东县,析北部及新化县南部置新邵县,划武冈县东北部来属。同年县人民政府迁塘渡口。1968年属邵阳地区,1986年属邵阳市。地处湘中丘陵西南部。赧水、夫夷水、檀江流经境内。诸水沿岸地势平坦,形成河谷盆地,有白仓、板桥、东山、谷洲四大著名田畴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甘薯、小麦,大豆次之。经济作物多油茶、油菜籽、花生、油桐、柑橘、棉花、茶叶、烟草、黄花菜、辣椒等。饲养业以养猪为主。林产多松、杉、竹。矿产有煤、锰、锑、铁、大理石、石膏等。工业有机械、造纸、化肥、酿酒、烤烟、化工、印刷等。207、320国道和邵永公路经此。资水、夫夷水可航机船。纪念地有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。名胜古迹有响水洞和芙蓉峰摩崖石刻、江东桥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江口市

    一作双河口市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双江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茶园市”条:双江口市“在县东三十里沩江北岸”。

  • 双清河

    四川成都平原上之走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郫县:双清河“在县西北十里, 自灌县东流,经合江浦分为二,至县东北复合为一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郫县:“双清河即走马河,亦自崇宁入,东流入华阳,为锦江。”

  • 龙骧水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东会龙骧水口,水出北山蛮中,江之左有武口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7黄陂县:龙骧水“在县南七十二里。相传晋龙骧将军王濬率舟师伐吴,屯军于此”。因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

  • 周元镇

    1938年为纪念爱国将领周元改漆园镇置,属蒙城县。即今安徽蒙城县。

  • 伊吾戍

    本伊吾城。北魏置戍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二年(456),“平西将军、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,克其城,大获而还”。又《高祖纪》:太和十二年(488),“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

  • 坎台庙

    即今内蒙古东胜市西罕台庙乡。清同治年间在此修建了一座喇嘛庙,称坎台庙。民国初形成村落。“坎台”,蒙古语意为最高的山丘。

  • 中胄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按《宋书·州郡》:郁林太守“中胄疑即桂林之中溜”。

  • 马兰山

    ①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六十里。西晋时.有马兰羌居马兰山中,因以为种落之号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元康六年(296),“北地马兰羌、卢水胡反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《陕西通志》:“晋元康六年,马兰

  • 罨画池

    在今四川崇州市城中。 北宋赵��《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》 诗云: “占胜芳菲地,标名罨画池。”今池建有楼台亭榭,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。湖东有陆游祠,南有清建文庙。

  • 大南县

    1949年6月改文成县置,治所在大峃(今浙江文成县)。9月复名文成县。旧县名。1949年5月改文成县置,治今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。同年9月复名文成县,并迁治大峃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