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双溪。即今安徽祁门县东之金东河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榔木岭水 “在祁门县东。源出榔木岭,至城南合大共水”。
南朝梁置,属光州。治所在光城县 (今河南光山县)。北齐改为光城郡。
在今西藏拉萨市内,位于大招寺之北, 小招寺之东。高四层, 旧时为僧人习经之所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6:木鹿寺“西有经园,刊布三条经文,颁行各处”。
即今四川井研县南千佛镇。光绪《井研县志》卷4:千佛寺场在“县南二十里”。清乾隆间在场南盐井湾设盐课大使。附近有千佛岩摩岩造像。
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云龙山,“《志》云,山出云气,蜿蜒如龙,因名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”。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瑞金县:云龙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约高
即今江苏无锡市东羊尖镇。明弘治《无锡县志》卷2:“东北:四十八都有羊尖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记:“杨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
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通望县: 通望山 “自大渡河南与众山相连入嶲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“试剑山”条下: “通望山在大渡河南三十里。与众山相连,入嶲州界。唐以此
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五十里嵖岈山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二》: 玲珑山寨 “元末土豪立寨。明初邓愈自信阳讨平之”。
又名大印隘、大印堡。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。明属石泉县。清属平武县,嘉庆七年(1802)设主簿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亦名娑夷桥。在今巴基斯坦控制之克什米尔西北部印度河支流吉尔吉特河上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天宝间讨小勃律,仙芝 “急令 (席) 元庆斫(娑夷河) 藤桥,去勃律犹六十里。及幕,才斫了,吐蕃兵马大至,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