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年依前金衢严道改置,属浙江省。治兰谿县 (今浙江兰溪市)。1917年移治衢县 (今浙江衢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浙江东阳、盘安、永康以西,淳安、桐庐、浦江、义乌以南,仙霞岭、武义江以北地区。1927
在今广东连州市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“洭水又东南流,峤水注之。水出都峤之溪,溪水下流历峡南出,是峡谓之贞女峡。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,山下际有石如人形,高七尺,状如女子,故名贞女峡。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
在今湖北安陆市西。《周书·于翼传》:建德二年(573),“时属大旱,涢水绝流。旧俗,每逢亢阳,祷白兆山祈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安陆县:白兆山在“县西三十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1德安府:白兆山“上有桃
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30普润县: “盖以杜、漆、岐三水灌溉田畴,民获利济,以为县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属扶风郡。十三年 (617)
隋大业三年(607)改循州置,治所在归善县(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东江流域及螺河水流域以西、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为循州。隋大业初改循州置,治归善县(今
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芒部军民府: 沱泊溪 “在府治西。源出山涧,下流入纳冲河”。
即今辽宁朝阳市。因城内有辽、金所筑三塔,故土人称其城为三座塔。清乾隆《钦定热河志》卷54:三座塔“蒙古族谓古尔班苏巴尔罕山。古尔班为三,苏巴尔罕谓塔”。今三塔仅存其二,均为十三层。清乾隆三十九年(17
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宽裕乡东。民国《西昌县志》:“县属宽裕场之东名八角厂者,产黄金。”
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7石埭县:七里街在“县西一百五十里。为石埭故县”。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。《金史·仆散安贞传》:兴定五年(1221),伐宋,“安贞出息州,军于七里镇”。即此。
明成化七年 (1471) 置,为延绥镇治。治所在榆林堡 (今陕西榆林市)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省入绥德州。八年于此置榆林府。明成化七年(1471年)置,治榆林堡(今陕西榆林市)。属陕西都司。清雍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