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沙岭
①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任丘县: 金沙岭,“以土阜参差而名,本无岭也。《志》 云: 岭回环断续,隐约蜿蜒,如见如伏,凡数十里。断处有细沙流出,如金星,因名”。
②即金岭。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交河县: 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,又北入谷百三十里,经柳谷,渡金沙岭。” 即此。
①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任丘县: 金沙岭,“以土阜参差而名,本无岭也。《志》 云: 岭回环断续,隐约蜿蜒,如见如伏,凡数十里。断处有细沙流出,如金星,因名”。
②即金岭。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交河县: 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,又北入谷百三十里,经柳谷,渡金沙岭。” 即此。
亦作荷节县。东汉改符县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建安十八年 (213) 属江阳郡。西晋复为符县。《晋书·杜弢传》: 杜弢 “祖植,有名蜀土,武帝时为符节令”。古县名。东汉时改符县置,治今四川省
俗称龙海山。在今云南陆良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陆凉州:邱雄山“在州(旧州)东七里。上有方池,水无盈缩。分酾山椒,凡十八道,谓之十八泉”。
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南红心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红心桥“在县南六十里,旁有马驿曰红心驿”。
1913年改温宿府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。因阿克苏河得名。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83年改为阿克苏市。旧县名。本温宿府,1913年裁府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
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定远县:玉璧山“高千仞,旭日照之,如玉璧然”。
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酒林乡。清同治 《涪州志》 卷1: 长滩里有 “酒场垭场”。
在今贵州思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长沙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东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阡府》:长沙岭“在府城西北废苗民司东。形势高峻”。
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。本名泽心寺,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为龙游寺。天禧五年(1021)复名金山寺。见“金山寺”。
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南董镇。清康熙 《藁城县志》 图: 西有南董村。在河北省藁城市中部,南临滹沱河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董,人口 3200。元初中书丞相董文炳故里,因名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