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岭口
即今河北阜平县北铁岭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真定府阜平县 “落路口” 条: “ 《关隘考》: 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倒马关南路,为防御要地。自口而西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,又西十里为铁岭口,……俱正统、宏治及嘉靖中筑城置戍处也。”
即今河北阜平县北铁岭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真定府阜平县 “落路口” 条: “ 《关隘考》: 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倒马关南路,为防御要地。自口而西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,又西十里为铁岭口,……俱正统、宏治及嘉靖中筑城置戍处也。”
唐置,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八里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南。北宋时废。
①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西南山脚下。是八大处中第一处。旧称翠微寺。又称善应寺。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(1504)。清康熙十年(1671)重修。前殿为释迦殿,后殿为娘娘殿。寺后有两棵相传是元代种植的白皮龙爪
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沭阳县: “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,置沭州。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。”
东汉改洨侯国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濠城集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洨县注: 应劭曰,“洨水所出”,故名。三国魏属沛郡。西晋属沛国。东晋后废。东汉经学家和文学家许慎曾为此县长,故世称许洨长。古县名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玉山县置,属玉山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。乾元初属陆州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玉山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。属玉山郡。后属陆州。北宋废。
一名甲河口关、夹河关。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八十里夹河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即辋川。在今陕西蓝田县南。即“辋川(1)”。
即麻姑山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麻姑山“在宣城县(东)三十五里。高袤与敬亭山等,麻姑修道于此飙举,有仙坛、丹灶存焉。《九域志》云,亦名花姑山”。
即今湖南邵阳县东南四十六里五峰铺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邵阳县图:县南有五峰铺。
北宋改淯井镇置,为盐监,属江安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以淯井为名。《宋史· 蛮夷传》: 大中祥符六年 (1013),“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、行牌率众劫淯井监,杀驻泊借职平言”。即此。政和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