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杨溪
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岔溪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长阳溪“溪水西南潜穴,穴在射堂村东六七里,谷中有石穴,清泉濆流,三十许步复入穴,即长杨之源也。……其水重源显发,北流注于夷水。此水清冷,甚于大溪,纵暑伏之辰,尚无能澡其津流也”。
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岔溪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长阳溪“溪水西南潜穴,穴在射堂村东六七里,谷中有石穴,清泉濆流,三十许步复入穴,即长杨之源也。……其水重源显发,北流注于夷水。此水清冷,甚于大溪,纵暑伏之辰,尚无能澡其津流也”。
即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口之花岙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大佛头山在“县南百五十里海中。其地名南田,海中十洲,此为第一。日本入贡,每望此山为响导”。明嘉靖时设兵戍守。古岛屿名。即今浙江省宁海县东南海
①明洪武初置道州千户所,寻改为宁远卫。治所即今湖南道县。后废。②明宣德三年(1428)分广宁前屯、中屯二卫地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汤池(今辽宁兴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兴城、葫芦岛二市地。为明山海关外战
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石角镇。清同治《綦江县志》卷1:石角镇在“南五十里”。(1)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西南部。面积181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角,人口 8330。因临北江信地角有一块带尖角
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 桓温“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,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,从山阳趣合水距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。《
即隋东都西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。唐韦述《两京新记》说:“东都苑,隋曰会通苑,又改为芳华、神都苑,周回一百二十六里。”
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南诏后期为丽水节度驻地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丽水“南流过丽水城西”。丽水城因丽水得名。南诏为丽水节度使治,即今缅甸北部、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
即龟兹国。都延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东川水出龟兹东北,赤沙积犁,南流,枝水右出,西南入龟兹城,音屈茨,故延城矣。”
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。明属海丰县,洪武五年(1372)设巡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南黄金嘴旁,滨鄱阳湖。清时有千总驻防。
北宋改斜恭州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