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齐时建 (一说隋时建)。即今河南确山县西十八里秀山与乐山之间北泉寺。唐改名资福地,宋崇宁中改为万寿禅寺,寻改北泉寺。今寺有鲁公祠、大佛殿等建筑。唐建中时,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,幽禁颜真卿于此,并缢死
①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东南四十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金牛山,“ 《舆地志》 云: 昔吴、楚之间,金牛出毗陵,奔来此山而没,因名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海宁县: 金牛山“高三百丈,
即今红河东源。在云南弥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赵州:白崖江“在州东南。《志》云,出白崖西山之毕钵罗窟,流经楚雄府定边县,为礼社江之上源,亦曰白崖川”。
1913年废普洱府,改附郭宁洱县置,以府名为县名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1917年改宁洱县。1951年复名普洱县。治所在今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三十二里磨黑。1955年迁今
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下石坡洞“有巨石窒其门。宋靖康中,巨盗曹成辈劫掠乡井,里人相率去石入洞避难。洞空旷可容千人, 一夫守之, 寇屡攻莫能入”。
元大德八年(1304)降庄浪路为州,属凤翔路。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庄浪县北部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属凤翔府,八年(1375)降为庄浪县。元大德八年(1304年)降庄浪路为州
亦名马衔山。即今甘肃临洮县北马啣山,接榆中县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狄道县:“北有马寒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0狄道县:马寒山“其山绵亘数百里,势极高峻,虽炎夏冰雪不消,亦名马衔山”。
①唐武德四年(621)分乌伤县置,属绸州。治所在今浙江义乌市西南三十里。七年(624)废。②唐垂拱二年(686)改华亭县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华亭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改华亭县。古县名。(1)唐武
一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澄城县: 壶梯山 “阶级层峻,有似悬梯”。
辽重熙十年(1041)升霸州置,治所在兴中县(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朝阳、北票等市县地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降为兴中州。辽重熙十年(1041年)升霸州置,治兴中县(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境约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