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鲁
即哑鲁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阿鲁,一名哑鲁,近满剌加。顺风三日夜可达。风俗、气候大类苏门答剌。”
即哑鲁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阿鲁,一名哑鲁,近满剌加。顺风三日夜可达。风俗、气候大类苏门答剌。”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南昌县置,属朱提郡。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境。南齐属南朱提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时改南昌县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。属朱提郡。南朝梁时废。
西魏改辅剑郡置,属始州。治所在武连县(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改辅剑郡置,治武连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功桥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
即今江西宜丰县东南凌江,近上高县界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4: 上高县西北 “城下又五里至凌江口,交新昌界”。
在今广东新丰县西南沙田镇。 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坪巡司 “在长宁县西九曲岭上。 明置”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上。西晋太始元年 (265) 建。即古麓苑。宋名慧光寺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 “麓山” 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 “长沙西岸有麓山,其下有精舍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
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 治所在阳仁城(今河南汝州市西南)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废。武定元年(543)复置,治梁雀坞(今汝州市东北)。二年(544)属北荆州,五年(547)移治杨志坞(今伊川县西南
在今甘肃文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2曲水县:邓艾故城“在县东七里。魏景元四年,邓艾伐蜀……所筑城也”。
在今江苏南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通州“范公堤”条下:“任公堤在县西五里。宋开宝中筑,长二十里。”
一名黑水。 又作污河。 即今山东淮坊于河。 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虞河 “东北流经黄山, 有宝泉流合焉。 下流河”。
北宋置,属长寿县。即今湖北钟祥市南一百三十里旧口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