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陕西路

陕西路

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、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、甘肃东南部地区。熙宁五年 (1072)分为永兴军,秦凤二路,习惯上仍称二路为陕西路。


北宋至道十五路之一。治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以南、秦岭以北地及山西省西南部、河南省西北部、甘肃省东南部地区。熙宁五年(1072年)析为永兴军路、秦凤路。元丰元年(1078年)又合并为陕西路。八年又析为永兴军、秦凤二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兴苑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南,秦淮河南岸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四年 (505),“立建兴苑于秣陵建光里”。又 《裴之高传》: 太清年间,侯景乱,之高入援,“造船舸二百余艘迎致 (柳) 仲礼,与韦粲等俱会青

  • 二道花园

    即今吉林靖宇县东南七十五里花园镇。民国丁文江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:濛江县东南有二道花园。

  • 夏路

    道路名。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,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。《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》: 齐使者说越王曰: 楚 “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”。《索隐》 引刘氏云: “楚适诸夏,路出方城,人向北行,以西为左,故云夏路以左

  • 石埭山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石埭山“在郡之西五、六里。崖石壁立,泉激如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石埭山“崖石峭立如埭,流泉溅沫,宛若珠帘。其水泻入丰湖,为郡之胜”。

  • 克湖寨

    即克胡寨。今山西临县西克虎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临县:克湖寨在“县西北百二十里黄河东岸,路通陕西葭州。古置浮梁,今以舟济。金大定中筑城屯兵于此,以防夏人。元废。明洪武五年置巡司”。

  • 上海浦

    宋人郏亶《水利书》记松江南岸有大浦一十八条,其中有上海浦、下海浦。约在今黄浦江西岸十六铺附近。上海镇初设时濒上海浦,故以为名。

  • 西五铺

   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五铺乡。旧属宿州,为通河南商丘孔道。清光绪《宿州志》卷3:西五铺集“至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罗湖墟

   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北罗湖镇。清同治 《临川县志》 卷1下: 八都有罗湖墟。

  • 水东市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北,溱水之北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 “濆市”条下:“又水东市,在(临武)县东四十里。”

  • 涩水

    即瑟水。亦即今河南罗山县东潢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32信阳县: “涩水出县南霸山七十五里山石之间,波流塞涩,因以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