陵井关
即今山西太原市西北西关口。《宋使 ·高继宣传》: 西夏元昊攻宋麟、府二州,“继宣帅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引 《太原府志》: “天门、陵井一道相连,互为首尾,山之东尽为天门,山之西尽为陵井,山势险阻,旁有深沟。” 按: 天门关,当为今太原市西北东关口。
即今山西省阳曲县西北凌井。其地与天门关一道相连,互为首尾。山之东尽为天门,西尽为陵井,形势险阻,旁有深沟,为军事要地。北宋仁宗时,西夏元昊攻麟、府二州,宋将高继宣率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,即此。
即今山西太原市西北西关口。《宋使 ·高继宣传》: 西夏元昊攻宋麟、府二州,“继宣帅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引 《太原府志》: “天门、陵井一道相连,互为首尾,山之东尽为天门,山之西尽为陵井,山势险阻,旁有深沟。” 按: 天门关,当为今太原市西北东关口。
即今山西省阳曲县西北凌井。其地与天门关一道相连,互为首尾。山之东尽为天门,西尽为陵井,形势险阻,旁有深沟,为军事要地。北宋仁宗时,西夏元昊攻麟、府二州,宋将高继宣率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,即此。
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后,黄河北决于馆陶(今河北馆陶县),分为屯氏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馆陶县:“河水别出为屯氏河,东北至章武(今河北沧县东北)入海。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元帝永光五年,河决清河灵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,在今贵州兴义市南。
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辛博。南诏后期属丽水节度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卷6: “眉罗苴西南有金生城。”在今缅甸克钦邦孟珙南伊洛瓦底江西岸。唐天宝后属南诏丽水节度。《蛮书》:“从上郎坪北里眉罗
①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引张维《广西郡邑志》云:“八龙见于江,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。”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。
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 (岩寺镇) 北呈坎村。为罗氏家族祠堂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棂星门前立大照墙,棂星门内左右各有碑亭。共三进: 第一进为仪门。第二进为大厅,享堂高悬“彝伦攸叙” 四字。第三进为寝殿,是
唐南诏置,属云南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。南诏后期属弄栋节度。宋大理属威楚府。元改石鼓县。大理前期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西北吕合镇西石鼓村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改为百户,元至元二十
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,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。清光绪《新疆四道志》“乌什”条:“乌鲁山在城西北七百六十里。”
即召。西周初召公奭封国,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。后迁今河南偃师县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太公望封于齐,邵公奭封于燕。”周室东迁后,改封于今河南济源市西邵原。
在今河南舞阳县北四十二里贾湖村西。面积约5万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5米。为保存较好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。属裴李岗文化。从1983年开始,先后进行六次发掘。出土有陶器、石器、骨器数千件。石器有磨盘、斧、铲、磨
南明永历元年 (1647) 大西农民军余部四将军进入云南,永历四年 (1650) 改云南府为昆明府,为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中心。治所在昆海县(今云南昆明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