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静乐县

静乐县

隋大业四年 (608) 改汾源县置,为楼烦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管州治,次年改为北管州治,六年 (623),改属岚州。北宋为宪州治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为管州治。元省入管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置,属太原府。清属忻州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北部、吕梁山东麓。属忻州市。面积203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9万。辖4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鹅城镇。西汉于今县西置汾阳县,属太原郡。东汉废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岢岚县来治,十八年改为汾源县。大业四年(608年)改为静乐县。《名胜志》:静乐县“以边境静乐为名”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置汾阳、六度二县。属管州。六年汾阳、六度二县并入静乐县,属岚州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升静乐县为军;五年废军,自娄烦县移宪州来治。熙宁三年(1070年)废州,以静乐县隶岚州;十年复置宪州,治静乐县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改为管州。元承金制,仍为管州;省静乐县入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复改为静乐县,属太原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忻州。1914年属雁门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忻县专区,1958年岚县并入,属晋北专区。1961年分为原制。1961年属忻县专区,1967年属忻县地区。1983年属忻州地区。2000年属忻州市。地处吕梁山北段,汾河、东碾河、西碾河、鸣河、双路河、万辉河、岔上河、扶头会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豆类、莜麦、马铃薯、高粱、玉米、黍子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云母、水晶、石灰石、耐火黏土、大理石、长石、花岗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电力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纺织、制糖等。忻碛、太宁、忻保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天柱山、静居寺石窟、唐碑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尾冈

   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武皇纪》:唐大顺二年(891),“李存孝董前军攻临城,镇(州)人五万营于临城西北龙尾岗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北。唐大顺二年(891年),李克用大破王镕军于此

  • 欧汪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将军乡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夷,事觉,召土番追杀之,尽戮从者于欧汪。” 注云: “欧汪,地名。即今凤山县仁寿里。”

  • 台拱县

    1913年改台拱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改名台江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台拱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台江县驻地台拱镇。1941年与丹江县东部地区合置台江县,由

  • 木瓜涧

    亦作木井涧。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晋王李克用讨刘仁恭,“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,河东兵大败,失亡大半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木瓜涧“相传唐乾宁中,晋王李克

  • 旧军镇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旧军乡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认为即宋清平军故城。金废为旧军镇。

  • 天后宫

    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

  • 南庙市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南南庙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宜春县南有南庙市。民国 《宜春县志》 卷11: 南庙 “距城四十里。旧名堵田。……地广人稠,为南部交易市集地”。

  • 日注岭

    一名日铸岭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1:“草茶盛产于两浙。两浙之品, 日注第一。”

  • 兴势山

    在今陕西洋县东北二十里。亦曰兴势阪。山形如盆,外甚险,中有大谷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“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兴势作营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兴势阪。在今陕

  • 独妇山

    即蜀阜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独妇山者,句践将伐吴,徙寡妇致独山上,以为死士示,得专一也。”古山名。原名独山。即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独阜山。《越绝书·越地传》:“独妇山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