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香炉山

香炉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65: 香炉山 “在独石口东南一百八十里。产铝锡”。

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四十里云居山之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香炉山 “道书以为第七十一福地。有峰曰章仙峰。又有童井,深仅尺许,不溢不涸”。

③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岁己亥年 (1259),“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汉阳府汉阳县: 香炉山在 “府西九十年。以形似名”。

④即今湖南平江县东九十里道岩山。《岳州风土记》 载: “香炉山岩在县东。下有老子祠。上有仙坛丹灶。有池,岁旱祈祷有应。有许旌阳试剑石。”

⑤又名香山。在今广东中山市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广州府》: 香炉山 “峰崖幽峻,东界白银水,南接岭山,有瀑布出焉”。

⑥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庆远府宜山县: 香炉山 “在府西六十里德胜镇。其并峙者曰文笔山、屏风山”。

⑦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香炉山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高千仞,中分一小山,形若香炉”。

⑧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缙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 香炉山 “在巴县缙云山”。缙云山有香炉峰,为九峰之一。

⑨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明万历 《贵州通志》 卷13清平卫: 香炉山 “盘旋三重,壁立万仞,形如香炉。苗蛮据险为乱,正统十四年总督王骥克平之。正德十二年复叛,参议蔡潮克平之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南。蒙古宪宗九年(1259年)忽必烈取道黄陂,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在贵州省凯里市城西。因四周石崖崭绝、叠垒三层,顶平腰束,形似香炉,故名。海拔1234米,仅有一径可盘旋而上。山上有历代苗族起义军营盘遗址、明崇祯时建石拱城门以及清光绪时的“黔阳第一山”碑刻等古迹。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,方圆百里的苗族人云集于此举行爬山节活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乔村镇

   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五十里西乔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南有乔村镇。

  • 金河山

   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凉城县西北、卓资县西南相连接地区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德州有金河山。

  • 清源寺

    在今陕西兰田县南辋谷口。《新唐书· 王维传》: 王维、王缙 “兄弟皆笃志奉佛,食不荤,衣不文綵。别墅在辋川,地奇胜。……母亡,表辋川为寺”。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 卷上: 王维 “得宋之问辋川别业,山水胜

  • 金溪究

    即禁谿。今越南红河支流山阳河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注: “ 《越志》 云: 徵侧兵起,都麊泠县。及马援讨之,奔入金溪究中,二年乃得之。” 《水经· 叶榆河注》: “后汉遣伏波将军马援将兵讨徵侧诗 (索

  • 赵堡镇

    即今河南温县东北赵堡镇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 赵堡镇 “在温县东北十五里”。在河南省温县东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堡,人口 6700。春秋时晋将赵洁在此筑堡镇守黄河渡口,

  • 王子山寨

    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六年(1233),孟珙大败金武仙于马蹬山,“复令壮士捣王子山寨,斩金将首而出,遂围马蹬,杀戮山积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六年

  • 渭源郡

    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分陇西郡置,属渭州。治所在渭源县 (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因渭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

  • 上林苑

    ①秦都咸阳时置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渭水以南、终南山以北。秦惠文王时即开始兴建。至秦始皇时,先后在上林苑中修建了朝宫和宏伟壮丽的阿房宫前殿,还修建了大量的离宫别馆。西汉初荒废。武帝时复加拓展,周围扩至二百

  • 新开湖

    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北高邮湖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6高邮州: 甓社湖,“ 《图经》: 高邮西北有新开、甓社、塘下……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州: 玩珠亭,“嘉祐中扬州天长陂泽中有一珠甚大,天晦多见,后转入

  • 交通厩

    为汉马厩。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成帝许后“葬延陵交通厩西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3:“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,近延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