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即郱。春秋纪地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临朐县注: “应劭曰: ‘临朐山有伯氏骈邑。’”


古邑名。又作郱,春秋纪邑,后为齐国大夫伯氏邑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。所谓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牌湖堤

    亦名渒湖堤。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渒湖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二》 宿州符离: “东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,灌田五百余顷,显庆中复修。”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符离县有 “陴湖”。

  • 至来县

    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南旧县。始元时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东南。属儋耳郡。始元时废。

  • 二陕

    陕东、陕西的总称。唐明皇《途观陕州》诗曰:“境出三秦外,途分二陕中。”陕东、陕西的合称。唐玄宗《途次陕州》诗:“境出三秦外,途分二陕中。”即此。

  • 九杵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九杵关“在婺川县北(南)三十里,通遵义界”。

  • 中城

    春秋鲁邑,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九年(前582),“城中城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江苏省沭阳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“城中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无支跋

    古港名。故址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马六甲。在新加坡未开埠前,为马来半岛最重要商港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无支拔“在阚麻罗华之东南,石山对峙,民垦辟山为田,鲜食,多种薯”。《新唐书·南蛮列传下》 “瞻博

  • 普文县

    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。傣语 “普文”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。1930年废入思茅县。旧县名。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,治普文(今云南景

  • 杨巷镇

    亦作杨港镇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县丞曾移驻于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、北溪河两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巷,人口 5600。原名杨港,因姓得名。

  • 南屏山

    ①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。《元史·刘秉忠传》: 至元十一年 (1274),“扈从至上都,其地有南屏山,尝筑精舍居之。秋八月,秉忠无疾端坐而卒”。元 《揭傒斯全集 ·诗集》 卷8 《送毛真人还龙虎山》诗注:

  • 西两河口

    亦称两河口。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《集》:小河口在“西南一百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