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鹿邑县

鹿邑县

隋开皇十八年 (588) 改武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五十八里鹿邑城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属亳州。元徙治今鹿邑县。明属归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,东临安徽省。属周口市。面积1245平方千米。人口115.8万。辖9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苦邑和鸣鹿邑,属陈。楚置苦县(治今鹿邑县太清宫镇)。秦属陈郡。西汉属淮阳国。东汉析置武平县(治今鹿邑县城西北武平城),属陈国。西晋属梁国。东晋咸康三年(337年)改苦县为谷阳县,并废武平县。北魏复置武平县,治所在原治西南,属陈留郡。北齐废谷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谷阳县,属谯郡;十八年改武平县为鹿邑县,治今鹿邑县城西鹿邑城村,属淮阳郡。因境内有春秋时陈之鸣鹿城,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亳州鹿邑县:“取故鹿城地为名。”唐乾封元年(666年)改谷阳县为真源县,因道家始祖老子生于此而得名。载初元年(689年)改仙源县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真源县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为卫真县,与鹿邑县同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卫真县入鹿邑县,鹿邑县迁治原卫真县治所,即今鹿邑县城,属亳州。明属归德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淮阳专区,1953年属商丘专区,1958年属开封专区,1961年属商丘专区,1965年属周口专区。1969年属周口地区,2000年属周口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地势平坦,涡河及其支流惠济河斜贯县境北中部,清水河、白沟河流经西部和南部,辛鹿运河横穿东西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芝麻、棉花、烟叶等。特产孔集卤鸡、试量狗肉。工业有酿酒、机械、木材加工、电力、肉类、制鞋等。311国道、商临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古迹有太清宫、老君台、道德经注碑、栾台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布

    即塔波。西藏古地名。在今加查、朗县等县境。

  • 克楚驿

    清康熙时所设归化城西北至喀尔喀境推河驿站之一。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境。民国张鼎彝《绥乘》卷7:“汉站由归化城起北七十里至昆都伦站,又西北九十里至乌兰布拉克,又西北九十里至克楚站。”

  • 青州府

    明太祖吴元年 (1367) 改益都路置,属山东等处行中书省 (后改山东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、沂源、蒙阴以东,昌乐、安丘、诸城以西,南、北滨海之地。清属山东省,

  • 叶支城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、楚河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。”

  • 板桥驿

    ①明置,属景东府。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文龙。②明置,属昆明县。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大板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: 板桥驿在“府东三十里。又东达杨林废县六十里。明初沐英等征云南,师至板

  • 江阴州

    元至元间改江阴路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连洋州,寻复为江阴州。洪武初改州为江阴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后降江阴路置,治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约当今江苏

  • 契苾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。《新唐书· 回鹘传·契苾》:“契苾亦曰契苾羽,在焉耆西北鹰娑川,多览葛之南。” 唐永徽四年 (653) 以其部为贺兰都督府。大和中,其种帐附于振

  • 巫峡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为长江三峡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巫峡,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。江水历峡,东径新崩滩,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,谓之巫峡,盖因山为名也。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

  • 彰德府

    金明昌三年 (1192) 改相州置,治所在安阳县 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、鹤壁、汤阴、林州,河北临漳等市县地。元改为彰德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彰德府。北部辖境扩大至河北武安、

  • 鸡笼山

    ①又名龙山、钦天山。俗称北极阁。即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“鸡笼山”条引《舆地志》云:“其山状如鸡笼,以此为名。晋元帝等五陵并在山之阳。”《宋书·雷次宗传》:元嘉十五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