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鹿门山

鹿门山

又名苏岭山。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 引 《襄阳记》: “鹿门山,旧名苏岭山。建武中,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,刻二石鹿夹神道口,俗因谓之鹿门庙,遂以庙名山也。” 《新唐书·孟浩然传》: 浩然 “隐鹿门山”,并作有 《夜归鹿门歌》 诗。


在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东南20千米处。北临汉水,南接霸王山。南宋咸淳五年(1269年),蒙古将阿朮围樊城,军于鹿门,即此。东汉建武年间建苏玲山神祠于山上,门前刻二石鹿,人称鹿门庙,故山随庙名。西晋改称万寿寺,唐仍名鹿门。宋最兴盛,有佛殿、僧寮、斋堂、方丈约五百多间。汉末庞德公,唐代孟浩然、皮日休等皆曾在此隐居。孟浩然有《夜归鹿门歌》诗。明以前建有庞公祠,供庞德公像,明嘉靖四年(1525年)又建祠,并祀庞、孟、皮,人称“三高祠”。明末被毁,现存祠宇,系晚清建筑,近年复建鹿门寺大殿、佛堂、山门、廊庑、牌坊和庞居洞、孟浩然亭等建筑。寺右有灵溢泉,悬空倾泻,状如珠帘,形若瀑雨,其下甃石为池,曰瀑雨池。泉水汇注池中,屈曲流经寺前,由石雕龙头口中喷出,终年不竭。寺内尚存有宋刻塔记和明、清石碑等,记载着鹿门寺高僧事迹及兴废始末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家屯集

    即今河南孟津县西十八里马屯镇。清康熙《孟津县志》卷1《集市》:有“马家屯”。

  • 双捷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西北漠阳江南岸双捷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双捷墟。

  • 湄丘

   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 湄丘 “在文昌县东北五十里东昆溪北。丘狭而长,若堤然,延亘六七里。中藏一丘,隆然深秀。宋知军邢梦璜世居于此”。

  • 南由县

    北魏孝明帝于南由谷口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香泉镇。西魏大统四年 (538) 废为镇。北周大象二年 (580) 复置,属安夷郡。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。隋属扶风郡。唐武德

  • 化乐镇

    清置,属蒲县。在今山西蒲县东南二十六里化乐村。

  • 安富镇

    即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。镇跨永宁河两岸。旧属纳溪县,河东为旧纳溪县城,河西旧名通裕场,亦名安富街。清嘉庆《纳溪县志》卷1:“通裕场在县小河西,即古纳溪递运所,俗名所街,知县石峰更名安富街,为泸渝上游

  • 博茂镇

    即今广东吴川市东南博茂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名县: “又西南有博茂巡检司,后废。”

  • 良渚镇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四十八里良渚镇。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,1936年首先发现于此,即名良渚文化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。面积46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良渚,人口 3000。宋

  • 日南县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爱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。大业初属九真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积州治。贞观年间属爱州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。属九真郡。唐

  • 蚊港

    又称魍港。即北港。在今台湾云林县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 一带。即今台湾省云林县台西乡蚊港村,为新虎尾溪入口处。清代曾是台湾西海岸重要港口之一,后因河口淤塞,港东积有沙丘,遂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