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歇冢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。黄歇 (?—前238),郢人。战国时楚国贵族。顷襄王时任左徒,考烈王时任令尹,封给淮北十二县。考烈王十五年 (前248) 改封于吴 (今江苏苏州),号春申君。曾派兵救赵攻秦,后又灭鲁。考烈王死后,在内讧中被杀。传葬于此。墓前原有祠宇、碑刻、祭台等。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,唯墓冢尚存。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。黄歇 (?—前238),郢人。战国时楚国贵族。顷襄王时任左徒,考烈王时任令尹,封给淮北十二县。考烈王十五年 (前248) 改封于吴 (今江苏苏州),号春申君。曾派兵救赵攻秦,后又灭鲁。考烈王死后,在内讧中被杀。传葬于此。墓前原有祠宇、碑刻、祭台等。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,唯墓冢尚存。
北宋置,属德顺军。即今甘肃静宁县南四十里威戎镇。北宋置,即今甘肃省静宁县东南威戎镇。金时升为威戎县。
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之尼科巴群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婆露国) 又六日行,至婆国伽蓝洲。”
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分荆湖路南部置,简称湖南路。治所在潭州 (今湖南长沙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汨罗、益阳、安化、洞口、绥宁等县以南及广西越城岭以南湘水、灌水流域。元废。简称湖南路。北宋初置。雍熙二
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王涯传》: 穆宗立,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,时吐蕃寇边,上言: “蜀有两道直捣贼腹,一由龙州清川以抵松州,一由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,皆虏险要地。” 即此。即“
亦作瓜步城。即瓜步镇。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六合县:瓜埠城“在县东二十五里瓜埠山侧。萧齐建元初, 自郁州徙齐郡治瓜埠城,盖是时所筑也”。
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七十里,当入闽之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义泉井“行者至此多渴,里人徐氏凿井引泉,作亭其上, 人赖其利”。
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五十里半截塔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热河省围场县:“县属半截塔,位于伊马都河左岸,距天宝山七十里,至多伦二百三十里。户数一百,人口八百。”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
一名上霄峰。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庐山,距星子县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庐江水注》: “庐山之南有上霄石,高壁缅然,与霄汉连接。秦始皇三十六年,叹斯岳远,遂记为上霄焉。上霄之南,大禹刻石,志其丈尺里数,今犹得刻石
在今江苏宝应县西。《清 一统志·扬州府》: 褚庙冈 “在宝应县西百里。东西六里,南北一里。旧筑大堰于此,以蓄洩白水塘之水”。在今江苏省洪泽县东南。旧有大堰,南宋嘉定六年(1213年)曾议修复此堰以蓄泄
1914年改新平县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在孔雀河 (即今新疆尉犁县)。1920年改属焉耆道。1930年属焉耆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(尉yù)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,南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。属巴音郭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