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草山

黄草山

①在今湖北省孝昌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孝感县“九山” 条下: “其东曰黄草山。 险峻孤峭。《志》 云,上有镇阳城,垒石为固,周围数里,四面陡绝,一径仅通,亦昔时守御处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 黄草山 “在孝感县东北九十里。与双峰对峙,险峻孤峭,人迹罕至,春夏多雾,咫尺莫辨。上有龙池寺,盛夏亦寒”。

②在今陕西留坝县南青桥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褒城县: 黄草山 “有黄草坪,即连云栈诸山也。青桥驿设焉”。


在重庆市中部偏西,跨垫江、丰都、长寿三县和涪陵、南川两市及重庆市巴南区边境。涪陵、长寿间段又称五堡山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属川东平行岭谷区,长江横切山体,形成黄草峡。北段海拔600~900米,南段海拔400~600米。最高凉磉蹬山,海拔1035米。顶部平缓,多为石灰岩,槽谷内有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。有油桐、茶等经济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泉县

    即金渊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金泉县”。

  • 柳宿城

    今河北望都县东南四十五里柳絮村。《史记·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》: 元朔五年 (前124),封中山靖王子刘盖为 “柳宿侯”。即此。

  • 常山关

    又名鸿上关。即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代郡有 “常山关”。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要隘。又称鸿上关。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、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东汉建

  • 大坝军民府

    元于大坝都掌地置,属永宁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。明洪武中废。成化四年(1468)置太平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大坝。明初废。

  • 温泉水

    ①九澧之一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 温泉水 “发北山石穴中,长三十丈,冬夏沸涌常若汤焉。温水南流注于澧水”。②在今湖南郴州市北二十里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“ (便) 县界有温泉水,在郴县之

  • 张母桥市

    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张母桥镇。清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7:张母桥镇在“县西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鱼渡

   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。《明史·刘綖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,杨应龙遣子朝栋等 “由松坎、鱼渡、罗古池三道并进。綖伏万人罗古,待松坎贼; 以万人伏营外,待鱼渡贼; 而别以一军策应”。在今贵州省桐梓县

  • 城口县

    ①1913年改城口厅置,属四川东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②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大竹河(今四川万源市东北大竹镇)。1935年初迁治洪口(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)。旋

  • 逻娑川

    即今西藏拉萨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其赞普居跋布川,或逻娑川。” 又 《册府元龟》 卷963《外臣部》 “才智仲琮” 条云: “吐蕃土风寒苦,物产贫薄。所部逻婆 (当作娑) 川,唯有杨柳,人以为资。

  • 夏丘郡

    北齐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夏丘县 (北周改晋陵县,在今安徽泗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泗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置,治夏丘县(今安徽泗县)。属潼州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