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黑山

黑山

①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沙河县: 黑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出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沙河县: “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山石多黑,因名。《旧志》: 黑山,襄国之名山也。”

②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龙山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安肃县 “龙山” 条下载: “相近者为黑山,背阳面阴,土壤深黑。下有黑山村。”

③一名牛首山。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2神山县: 黑山 “今名乌头山,在县东四十四里,黑水出焉”。

④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。《辽史·营卫志》: “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,上有池,池中有金莲。” 宋沈括 《梦溪笔谈》 卷24: “黑山在大幕 (漠)之北,今谓之姚家族,有城在其西南,谓之庆州。予奉使,尝帐宿其下。山长数十里,土石皆紫黑,似今之磁石。有水出其下,所谓黑水也。”

⑤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调露元年 (679) 三月,“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”。胡注:“黑山一名杀胡山,在丰州中受降城正北,如东八十里,亦谓之呼延谷。”

⑥当今内蒙古西部大青山一支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神䴥二年 (429), 拓拔焘车驾 “至黑山, 校数军实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胡三省注: 黑山在振武北塞外,即杀虎山。

⑦在今辽宁辽阳县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黑山在 “(辽阳) 城南 一百八十里”。民国 《辽阳县志》 卷2黑山 “城东南一百三十里”。产金。

⑧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辽州有黑山。即此。今县以黑山为名。

⑨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巴彦州: “东北黑山,绵亘百余里,与木兰青山接,故布特哈人虞猎场也,又名蒙古尔山,呼兰民屯自山前后始。”

⑩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十六里。产铁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黑山 “山石皆黑,冶器取资于此”。又多煤炭。

(11)一名黑麓山。在今河南辉县市北。《水经·清水》: “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。” 郦道元注:“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之东,清水所出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卫辉府一》: 黑麓山 “在辉县东北五十里。两岸壁立,直逼霄汉,亦曰黑山”。

(12)一名墨山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北。东汉末,张燕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大本营在此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 绍为冀州牧,沮授曰: “还讨黑山,则张燕可灭。” 唐李贤注: “黑山在今卫州卫县西北。”

(13)在今河南封丘县北三里。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初平四年 (193),“ (袁) 术引军入陈留,屯封丘。黑山余贼及匈奴于扶罗等佐术,与曹操战于匡亭,大败”。

(14)在今陕西榆林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1榆林镇: 黑山 “在镇南十里。水草甘美。正统中,朔骑内侵,率由此驻牧。成化中始筑塞堡,并种柳万株以防冲突。山下黑水出焉”。

(15)在今甘肃金塔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肃州卫: 黑山 “在卫北。屹立沙漠中,黑水经其下,为北面之形胜”。

(16)在今宁夏中卫县东三十里。清乾隆 《宁夏府志》 卷3: 黑山 “石色皆黑,盛夏积雪不消”。

(17)又作大黑山。即今缅甸西部之阿拉干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安南通天竺道: “自骠国西度黑山,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,裴行俭败突厥于黑山,即此。(2)又称杀胡山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南。《魏书·太武帝纪》:神䴥二年(429年),“车驾东辕,至黑山,校数军实”,即此。(3)又称墨山。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。东汉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飞燕领导黑山军据此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沮授说绍曰:“还讨黑山,则张燕可灭。”即此。(4)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。明成化中,巡抚余子俊植柳万株其下。(5)即“青山(1)(1)”。(2)今山名。在辽宁省西南部、大凌河上游东岸。因山上树木繁茂,远望呈黑色,故名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海拔600米左右。高峰大青山(1224米)和黑山(1140米),均在建昌县境内。为杏仁重要产地,还产大理石、花岗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角岩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金溪县:龙角岩“在县东北。山巅两石对峙如龙角,中通一径深入石室,高明宽广,可坐百人”。

  • 上棘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“楚师伐郑,次于鱼陵。右师城上棘,遂涉颍”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颍水又径上棘城西。”古城名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。《水经注·颍

  • 牵马岭

    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,长河之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牵马岭 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陡峻难越,行者恒牵马而过,因名”。

  • 七盘岭

    ①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:七盘岭“崒嵂当道,行者仄足”。②亦名五盘岭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。唐岑参《利州道中行》诗云:“前日登七盘,旷然见三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七

  • 打猫

   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民雄。原为高山族打猫社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即有“打猫社”之名。日本占领期间,嫌打猫名不雅,乃取“打猫”的日本语音,改称民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民雄乡。

  • 沂州府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沂州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兰山县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日照、莒县、郯城、费县、沂水、蒙阴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)王伦起义于此。金末又为刘

  • 盘石镇

    元置,即今山东曹县治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曹州: 洪武二年 (1369),“州治自北徙于盘石镇”,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曹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徙曹州治此。四年降州为曹县。(2)今镇名。

  • 牂州

    又作䍧州。 隋开皇初置, 治所在牂柯县(今贵州黄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金沙、平坝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东,余庆、施秉、岑巩县以南,三穗、从江县以西地区及道真、正安、遵义市一带。大业

  • 丙龙岩

   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��嘉县:丙龙岩“在县(治今��嘉街)北十里。岩高数丈,下有水, 自景东府流入境,下流亦入于卜门河”。

  • 崖山县

    ①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境。十二年 (638) 废。②唐置,属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三十里矮山附近。乾封中属宜州。北宋景祐三年 (1036)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