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信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信丰县: 塔石 “在县西南二百里。前有石砦二,大可容数百人,小容百人,亦昔时避兵处”。
又名漆、宛亭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“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”。杜注: “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,近濮水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
即今广东龙川县东北铁场镇,东与五华县相邻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石砀关“在州北八十里。故设险处也。今废”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葫芦垡乡西南,小清河东岸赵庄。清设管河县丞驻此。在陕西省兴平市西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村,人口 5930。相传初名赵祖村。后简为今名。1949年设赵村乡,
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正兴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苏马头场“治东南五十里,交仁寿县界”。民国又名正兴场,与仁寿县共辖,“市街各辖其半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冒寒登天仙桥,至光明岩,……人云佛现悉以午,今巳申后,不若归舍, 明日复来,逡巡,忽云出岩下傍谷中,即雷洞山也。云行勃如队仗,既当岩,则少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怀庆路置,治所在河内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修武、武陟二县以西,黄河以北地。清又增领今原阳县地。1913年废。明改怀庆路置,治河内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属河南分省。后属
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马踏镇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马踏井场在“县东一百二十里,通荣县”。产井盐,清设盐务通判于此。1951年划归井研县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安乐关“在玉山县东四十里。明嘉靖中,因矿徒出没,筑此守御。今仅此遗址”。明嘉靖中筑,在今江西省玉山县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