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七兵尚书

七兵尚书

官名。尚书省七兵曹长官。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,掌管军事行政,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 部兵五曹。 晋朝分中兵、 外兵为左、 右曹, 实领七曹,但其长官仍沿称五兵尚书。十六国后燕始改此名。南朝多沿晋制,称五兵尚书,唯梁末侯景一度改此名。北魏定为官称。或说领七兵、骑兵、都兵、左右中兵、左右外兵七曹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二品中,二十三年定为三品。北齐初沿置,后复改名五兵尚书。参见“五兵尚书”。


官名,为尚书省七兵曹的长官,也称七兵曹郎。三国时曹魏置五兵尚书,掌军事行政,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五曹。晋朝中兵、外兵分为左右曹,实为七曹。但仍称五兵尚书。十六国后燕始称七兵尚书。梁末侯景也曾用此名。北魏定为官名。其后或置或不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四·历代尚书》及同书的《兵部尚书》。参看“五兵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铸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宰相提拔官员,称为陶铸。南宋时,避留正家讳,改称陶镕。

  • 二司

    汉朝司徒、司空合称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故太尉杨彪,历典二司,元纲极位。”时彪代董卓为司空,又代黄琬为司徒。东汉司徒与司空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太尉杨彪,历典二司。”注:“彪代董卓为司空,又

  • 延昌宫使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延昌宫军民之政,延昌宫长官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
  • 两京武库署丞

    见“两京武库丞”。

  • 长乐御府

    府库名,其官有令、丞,属少府。御府是太后的珍宝库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参看“长乐御府令”条。

  • 拉雅哈资伯克

    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细民争讼。叶尔羌设一人。秩五品。

  • 隐官

    官署名。指隐蔽的官府机构,为刑徒免罪后服役的场所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 “将司人而亡,能自捕及亲所知为捕无罪,已刑者处隐官。”或以为罪徒受宫刑后服役的场所。

  • 长流正佐

    “长流参军”代称,意即长流曹长官。见《宋书·颜师伯传》。

  • 左右武伯中大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诸子下大夫二人,中士四人,掌理国子的教治与戒令。北周依其制于夏官府置左右武伯中大夫,正五命,掌内外卫之禁令,兼统六率之士。任此职者见《隋书·豆卢勣传》 :“周明帝时,为左武伯中

  • 墨义

    选举制度。唐、宋贡举考试内容之一,以经义考进士和诸科举人,命其笔答,称为墨义。北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罢明经科,进士科亦罢考墨义。科举考试方法之一。此法是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,只要熟读经文和注疏就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