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色官
宋朝流外官、进纳官及摄官统称。依法,有举主二员,可参吏部或本路监司选阙,但不能注某些差遣窠阙,如主簿、县尉相兼处。
宋朝流外官、进纳官及摄官统称。依法,有举主二员,可参吏部或本路监司选阙,但不能注某些差遣窠阙,如主簿、县尉相兼处。
官奴任书记,从侍中以下,称苍头青帻。见《汉仪注》。帻:古代的一种头巾。
杂任职名。唐置于司农寺司竹监,员额一百人,掌修建苇园。
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右卫次官,置一人。
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休假制度之一。除遇父母亡故解官持服、祖父母亡故重服外,其余亲属亡故,朝廷按规定给假,称为式假。假期自一日至三十日不等。武臣及归正、归附官丁忧,不解除官职,亦给式假一百日。
县的等级。金朝以二万户以上、二万五千户以下的县为次剧县。
见“保正”。
见“商部左侍郎”。
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(1146)重建武学,置一员,兼任武学司计。
吏员名。宋代置于诸州:与帐司共掌攒造帐册。
官名。清初于御马、御用、尚衣、尚膳诸监俱设左、右副管各一人,为都管之副。后因改设郎中,员外郎等官,遂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