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县

上县

县的等级之一。北魏始分县为大、中、小三级,北齐改称上、中、下,每级中又分上、中、下,共为九等。隋初除京县外,依北齐之制,分县为九等,开皇十九年(公元599年)起,惟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唐制以六千户以上为上县。其赤、畿、望、紧等县,不限户数,并为上县;离京五百里内及缘边之地,户五千以上即为上县,其下有中县、中下县、下县。宋制以二千户以上为上县,地位在辅、望、紧县之下,其下有中县、下县,比唐制减少一级。金制以万户以上为上县,地位在赤、京、剧、次剧诸等县之下,其下有中、下县。元分县为上中下三等,至元三年(公元1266年)以六千户以上为上县,至元二十年(公元1283年)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以上者为上县。明代始以粮赋的多寡定县的等级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粮十万石以下的县为上县,清代称为“一等县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上警察局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月三日内政部公布的《各级公安局编制大纲》规定,水上警察事务得因必要情形,设局专管,其未设局地方由陆地公安局管理之。各省先后设置的水上公安局如下:安

  • 冯相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冯相氏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天文星历推算之事。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所属有冯相上士,正三命;冯相中士,正二命。职掌与《周礼》的冯相氏同。参见“保章上士、中士”。

  • 十八班

    ① 官职等级制度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置,以取代原有的九品官制。自丞相、太宰等至车府令,分十八个等级,称十八班。以班多者为贵,同班者则以班序先后分高下。只授予乡品二品的士族。乡品三品以下的寒

  • 临时执政府军务厅

   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。相当于总统府的军事厅,掌参议军事。职官设置不详。

  • 中军都督

    官名。统兵武官。三国吴以全尚任卫将军督中军。十六国前秦、北魏皆置。北魏曾置 “中军大都督”、“中军副都督”、“中军四面大都督”等。明立五军都督府,其中军都督府置都督,即此官,正一品。参见“都督”。

  • 营室殿军器大监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营军器监长官,掌管宫殿营建和军器制作,其下设有军器副监等以佐其职。地位很重要,齐王宇文宪以大司马、理小冢宰事兼之。

  • 商上

    西藏官署名,掌库藏出纳及各项财政收支。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藩属各官》:“凡喇嘛库藏出纳之所曰商上。”参看《清会典·理藩院·赋税》。

  • 右执法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平诸官事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评诸官事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左右执法各一人,平(评)诸官事。”

  • 司功参军事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改诸卫、太子诸率、诸王府、诸州功曹参军事而置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均改为司功书佐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诸王府、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诸卫、太子诸率先后复

  • 胜兵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初置。道武帝时,谒者仆射张济“以累使称旨,拜胜兵将军。”(《魏书·张济传》)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改定官制后未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