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官

中官

官名。(1) 对春、夏、秋、冬官而言。贾公彦《周礼正义疏》:“春官为木正,夏官为火正,秋官为金正,冬官为水正,中官为土正,高辛氏因之”。唐朝以来,司天官有中官,设正一人,与春、夏、秋、冬诸官正掌习四时,各司其方之变。(2) 春秋晋国同姓贵族任职于宫室者,即内官。汉朝指宦官,以阉人给事于禁中故名。唐朝为内侍省官。唐太宗定制,内侍省不置三品官。至永淳(682—683)末,权未假于内官。神龙 (705—707) 中,宦者三千余。玄宗在位既久,崇重宫禁,中官稍称旨者,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。德宗时,左、右神策军、天威军等命中官掌之,置护军中尉二员、中护军二员。亲军之权,全归宦者。将兵于外者,谓之观军客使。宋朝时,宦官亦称中官。(3)京官或朝中之官泛称。


1、中间之官,与春夏秋冬四官相对而言,掌土地万物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官名皆以云命,为云师。”注:“应劭曰:黄帝受命,有云瑞,故以云记事也。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缙云,秋官为白云,冬官为黑云,中官为黄云。”贾公彦《周礼正义序》:“春官为木正,夏官为火正,秋官为金正,冬官为水正,中官为土正。”掌土地万物。

2、东周王室掌伙食的官员。朱德熙、裘锡圭《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》中有“中官”,作者认为是皇后的食官。

3、内朝官。内朝官指在朝内任职的官员,与外朝官(指在地方任职者)相对而言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方今中官外司,各各考事,其所考者,或非急务。”

4、宦官。宦官又称太监,俗称老公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八年春,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。诸中官、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、食邑。”注:“师古曰:诸中官,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。”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》:“四年春二月丙子,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,世袭封爵。”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二年春正月,初听中官得行三年服。”注:“中官:常侍以下。”《后汉书·朱乐何列传·朱穆传》:“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会计处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省政府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七月行政院制定《各省、市政府会计处组织及办事通则》,规定各省、市政府均应设置会计处,掌理下列各项事务:一、关于筹划省、市预算所需事实

  • 幢副

    官名。南北朝时幢的副主将,主要执行仪卫任务。北齐时将作寺亦置为属官,管理营造事务。

  • 尚冠奉御、副奉御

    官名。元置,掌御用冠帽。属侍正府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多田亚

    官名。殷朝置。武官。主田猎及戍卫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三二九九二片 (反面):“以多田亚戍?”

  • 抚夷护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明帝时,司马懿镇关中,罢左冯翊羌阳县,於其地置此,管理自武都徙来的降氐。西晋惠帝元康(291—299)初罢。十六国汉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凉复置。北魏初沿之,后罢,复置县。官名,三国魏明帝

  • 两京武库署令

    见“两京武库令”。

  • 宾客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“宾客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
  • 郎曹

    尚书省各部郎官别称。

  • 稍法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稍士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设稍法中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大冢宰卿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多省称为大冢宰。为居六官之首的天官府长官,员一人,正七命。职掌宫廷供奉侍御以及全国财政收支、赋役收入,百官俸给等事务。如加“五府总于天官”之诏命,则可总摄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