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九府

九府

①指古代掌管财物的九种官署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管子修之,设轻重九府,则桓公以霸”。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周有大府、玉府、内府、外府、泉府、天府、职内、职金、职币,皆掌财币之官,故云九府也。”② 指九卿所掌官署。《晋书 ·温峤传》:“三省军校无兵者,九府寺署可有并相领者”,“随事减之”。


1、周朝掌管财货的九种官府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设轻重九府。”注:“《管子》云:周有大府、玉府、内府、外府、泉府、天府、职内、职金、职币,皆掌财币之官,故云九府也。”

2、九卿的官署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三省军校无兵者,九府寺署可有并相领者。”又《南史·钟嵘传》:“时明帝躬亲细务,纲目亦密,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,莫不争自启闻,取决诏敕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丞相军议掾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掌议论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堂隆传》:“建安十八年,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。”

  • 巴牙喇甲喇额真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位在“巴牙喇纛额真”之下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改称“巴牙喇甲喇章京”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定“巴牙喇甲喇章京” 汉译名为“护军参领”。

  • 尚用监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见“中尚监”。

  • 荫叙

    明清荫子为官之制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年间初行,后渐成定制。凡官三品京堂以上者,皆得蒙恩荫子为官。荫子必须年满二十五岁,能通五经四书大义者,首荫嫡长子孙、次及旁支。受荫之前必须于原籍所在之布政

  • 判度支司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度支司”。

  • 巡工司

    海关海事部的主管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默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北魏诸公府、将军府属官,一说即“墨曹参军”。

  • 符宝局

    官署名。金设于南京宫城,掌御宝及金银等牌。设有符宝郎、符宝典书等职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设符宝郎二员,至元十六年(1279)立符宝局,给六品印。十七年,升正五品。十八年,改典瑞院。

  • 子司

    ① 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。唐、宋尚书省六部各辖四司,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,其余三司皆称子司。②宋朝三司等官署下属的分支机构通称。如三部勾院、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,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。见 “头

  • 中太仆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掌皇太后舆马,不常置,或冠以长信、长乐等宫名。东汉因之,秩二千石,皇太后崩则省,不常置。官名,西汉置,为太后属官,掌太后舆马,不常置。因太后居长信宫、长乐宫等,故中太仆有长信太仆、长乐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