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从事

从事

官名。州部属吏。从事原用作动词,意为差事,非官名。汉元帝初,使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设吏员,治中、别驾、诸部从事,秩皆百石。自此始为官名。东汉因之,称从事史,皆为州部长官自辟。三国、晋,南北朝沿置,名目不一。高昌国中央政府所置,位次主簿,与侍郎、校郎、主簿等分署诸事。隋初亦有祭酒从事、部郡从事及诸曹从事等佐官,开皇十二年 (892),诏诸州以从事为名者并改为参军。唐朝藩镇幕僚泛称从事,非职事官。宋以后大体废置。明崇祯十七年 (1644) 三月,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主事而置。职掌仍因袭明朝主事旧制。


1、三公、州郡、将军、校尉等之佐官称从事,或从事史。如别驾从事、治中从事、都官从事、功曹从事、簿曹从事、郡国从事、文学从事、祭酒从事等,各掌一方面的事务。郡国从事,每郡一人,主管督促文书,察举非法。军府从事,掌文书簿籍之类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使匈奴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,本注曰:主护南单于。置从事二人,有事随事增之,掾随事为员。护羌、乌桓校尉所置亦然。”

2、赤眉起义军的官名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其中最尊者号三老,次从事,次卒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农官

    劝农之官,或管理公田耕种和租税收入。汉朝大司农所属有农监。汉武帝时实行告缗,又于水衡、少府、太仆等各置农官,管理郡县没收的土地。此为领属中央者,郡国亦当有之。三国魏指诸典农官(典农中郎将、典农校尉等)

  • 黄帝

    黄帝部落的首领称号。传说中的黄帝,是在我国北方发展起来的一些氏族和部落的祖先,与炎帝后裔共工同时。黄帝号有熊氏,又号轩辕氏、缙云氏。这是许多氏族、部落融合到黄帝部落的反映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记黄帝同

  • 钟院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处理上诉冤案的机构,有冤者到钟院击钟,以达于皇帝。始置于太祖时,穆宗时废,保宁三年 (971),景宗下诏恢复,并铸钟刻诏,说明所以废置之意。官署名。辽太祖神册六年置,民有冤可击钟使皇上知道

  • 绿头牌

    清朝“膳牌”之一种,为高级文武官员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。木质,绿漆。详“膳牌”。

  • 后宫源典帅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员二人,五品。

  • 知河南府事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河南府尹”。

  • 左右直长

    官名。北魏、南齐、北齐均置。北齐属门下省领左右局,协助领左右掌禁中诸事。员四人,从五品上。

  • 北衙门

    清朝“步军统领衙门”之俗称。

  • 忠义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杂号将军,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作五品。后罢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复置,为十忠将军之一,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六班。陈改为拟六品,比秩千石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

  • 高班

    即“内侍高班”。